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路径研究

唐瑞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抚顺     131001

摘要: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现状,既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又要面对内部环境的压力,归纳总结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路径: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设置分层目标,促进科学引领;丰富内容载体,创新引领方法;健全引领制度,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梯队建设。以期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向党性,切实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关键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路径

基金项目: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6YJC740049);2018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L18BLW024)。

作者简介:唐瑞红(1995— ),女,河北承德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概念界定

1840年恩格斯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统一战线这一概念,中共二大最早审议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这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章总则指出: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包含党外知识分子。在《条例》第四章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第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术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1]7,16,18,19从《条例》中可以看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指高等院校中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引领亦指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4新时代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同样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纲领,因为思想政治引领是最根本的方向指引,是确保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素养、专业教育能力、正确政治意识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保障。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环境挑战

(一)外部环境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世界充满着风险与挑战,国际形势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变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筹码,这些都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意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干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表现为通过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短期留学访问、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内部环境压力

当下内卷一词火热全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内卷现象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知识经济竞争越发激烈,高校为提升自身影响力,更加重视科研成果。我国正在推进新一轮的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加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通过竞争获取更多教学资源的难度,加剧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内卷。另一方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教学、行政、科研等工作繁杂。绩效考核、学术评价与职称评定、薪资酬劳、岗位设定等密切相关,就产生了为了成果而出成果的现象,而不是为了产学研完美结合而研究,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内卷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没有足够精力考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且主体职责不够明晰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1]5当下,部分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仍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方面,部分高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都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对于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甚至个别人认为它可有可无,只有在上级检查或相关评估的时候才想到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交流也比较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内部的主体职责不够明晰。由于高校的领导干部对高校统战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统战部门与党群部门和基层党组织之间共识性与共通性缺失,各个部门看似齐抓共管,但实际上是无人照看

(二)目标单一化且缺乏层次性

要保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需要奋斗目标的多层次立体化,但部分高校在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设定的目标存在着单一化、终结性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目标比较宏观,各二级单位不能有效地对思想政治引领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导致各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工作落实情况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在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未充分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自身政治诉求等实际情况,未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以及不同主体的独特性,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三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也随之变化,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培养目标也应有所差异。

(三)内容载体比较传统且方法的创新性不强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责任,把统一战线发展好[1]2,是高校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过程中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方式却比较传统,而且创新性不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主要以党的统战理论教育为主,缺少具有吸引力的实践内容,除了采用会议、交流、座谈等形式外,还需要采取更多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不仅使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二是内容载体较传统、缺乏新意,绝大多数依附于文字材料,缺乏多样化的载体形式。三是引领方式方法创新性不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主要采用报告会、座谈交流和谈心谈话等较为传统的方式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宣传方法,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对于表达政治意愿的渠道需求。

(四)组织结构不够健全且协作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十三章保障和监督第五十七条规定:对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1]39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问题,组织制度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引领体制和机制两方面。一是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健全。部分高校统战部与组织部、宣传部或者学校办公室合署办公,即使设立了统战部,但工作部门也不齐全,如缺少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执行机构、督促检查机构或意见征询机构等,各个二级学院也缺少专门负责统战工作的部门与人员。二是协作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实现组织、宣传部门与院系之间统战工作合力的最优化最大化,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媒体网络宣传机制没有发挥应然效用。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引领机制变化出现迟滞性,没有形成完备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制度体系。

(五)党外代表人士缺乏且领军作用不够明显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1]3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在实际工作中,并没充分发挥出党外代表人士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的旗帜性作用。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制度不够健全。高校缺乏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专门体制机制,如部分高校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等部门的党外干部配备不均衡,党外干部梯队规模及建设有待拓展与进一步优化。二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力度不够。由于他们专心于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加之较多的政务工作,使他们无暇参加培训;再加上思想上的顾虑,在心理上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党组织诚恳的态度,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尚未完全激发出来。三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旗帜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路径

(一)统筹规划,明确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高校统战部门作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组织者,应创建适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模式,并尽最大可能保证民主。理论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重要决策,高校党委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并邀请党外知识分子聆听,依照党的方针政策等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等。实践上,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坚持不断地研究、部署、落实、检查。党外知识分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加论坛、讲座、申请统战创新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交流谈话、陶冶道德情操等方式了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给予其暖心的政治关怀,从而提升党外知识分子道德水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意识,创建适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模式。

(二)设置分层目标,促进科学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5]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年龄结构,分阶段设定思想政治引领目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逐渐适应高校工作生活和学习后,在向优秀教育工作者迈进的过程中,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而是对其进行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鼓励其加入党组织,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努力向学者型、专家型教育人才转变时,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的示范性作用,与年轻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形成

师徒式思想政治引领关系,推动整个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依据高校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目标,将其向各个二级学院逐步分解,将引领目标与日常工作计划紧密结合,适当调整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综合考核机制,通过月度、季度、年度考核,检验思想政治引领成效。 三是充分尊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凝聚侨心、汇聚侨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包括少数民族、归国留学人员、部分华侨等群体。少数民族的党外知识分子脱离其生长的母体文化融入汉文化,要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党外知识分子看待民族政策,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关怀;归国留学人员和部分华侨饱含爱国之情,但他们不熟悉国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高校统战部门要解除其思想顾虑,建立动态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归国人才和华侨的外联优势,拓宽高校学术视野,发挥与国际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

(三)丰富内容载体,创新引领方法

在内容方面,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高校实际情况将红色基因、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红色抗战基因,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建设基因,探索基因,开创基因等深深根植于党外知识分子心中,加强宣传部门、社会和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沟通与交流,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文化创新的能力。在实践方面,使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生活化,严肃的同时又不乏生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等,创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信息档案库,根据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引领计划。在载体方面,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信息平台的宣传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跨地区、跨校、跨学科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凝聚更加厚重的统战力量,切实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健全引领制度,完善协作机制

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形成高校联动互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一方面,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培训制度、选拔制度、任用管理制度等,由高校统战部牵头,高校领导班子监督执行,使培训更加常态化、选拔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更加重德才。另一方面,加强党委的联系协调机制建设,增加与党外知识分子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频率,压实高校各部门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职责,从而提升高校合作共事的组织能力。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凝聚思想政治共识,和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综合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五)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梯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努力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6]党外代表人士是整个高校统战工作的主心骨,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思想政治水平够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一是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对党外代表人士、党外干部的培训和选拔任用意识,完善高校爱才、重才、用才工作计划,充分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储备优势、社会联系沟通优势以及人才资源优势。二是充分调研并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各项需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通过知联会等组织机构保障其各项权益,尊重每一位党外代表人士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和工作职责。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及时更新实验设施装备,提供优化的科研平台等方式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其思想政治诉求。三是增强对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的权力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使其真正成为领军人物,发挥旗帜模范作用。牵头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高其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做好表率,从而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2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4]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1).

[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