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层级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层级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行红燕

邯郸市第一医院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白血病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感染症状评分(导管相关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血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层级护理管理

白血病是因造血细胞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疾病发生后的主要症状在于贫血、出血等,应该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稳定病情,避免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化疗是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主要作用在于输注化疗药物,操作比较简单、留置时间也比较长,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痛苦,但是长期留置容易引起导管移位、导管堵塞以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起不到理想的留置效果,甚至会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为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减轻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延长导管留置时间[1]。本文主要分析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白血病患者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共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岁到65岁,平均年龄(39.46±3.04)岁。参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为24岁到68岁,平均年龄(39.02±3.42)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为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为患者进行置管,在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肱静脉等静脉条件比较好的静脉,置管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相关原则,置管成功后使用无菌敷料固定,并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定期维护与检查。

实验组患者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方法,内容如下:医院需要成立专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统筹管理,根据护士的综合情况进行分级,通常为N0、N1、N2、N3四级,并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岗位职责等进行安排,并对护士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1名N3级专科护士为组长,通过统一的导管维护质量考核标准对护士进行考核,每班评估患者的导管情况,包括贴膜卷边、潮湿等情况,一旦发现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导管维护,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保证患者的导管安全。组内有1名N2级护士担任患者的责任护士,接受导管维护培训,经考核合格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床边护理以及指导,N1级护士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对仪器进行护理以及保养,N0级护士则担任助理护士岗位,协助责任护士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数量、病情评估情况实施弹性值班制度,应用24h负责制、8h在岗制,值班时间需要相对固定,对于早晚班人数需要适当增加,合理调配人员。每个月需要固定时间召开护理人员会议,由组长对相关工作进行汇报,针对工作比较突出的护理人员需要予以必要的奖励,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导管相关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对比参照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导管相关感染

皮肤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实验组

40

4.21±0.58

4.72±0.13

4.81±0.11

参照组

40

3.51±0.49

4.28±0.46

4.61±0.28

t

5.8308

5.8216

4.2047

P

0.0000

0.0000

0.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较高,P<0.05,数据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0

21(52.50)

18(45.00)

1(2.50)

39(97.50)

参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6.1346

P

0.0133

3讨论

PICC导管的应用能避免化疗患者的药物直接与臂静脉产生接触,降低对静脉产生的不良损伤,但是PICC置管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留置时间比较长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同时患者免疫力随着疾病进展不断降低,增加感染发生风险

[2]。对白血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缺乏灵活性以及针对性,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比较少,意识薄弱,仅仅是遵医嘱开展相应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且缺乏科学分层护理,并没有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层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具有系统化、全面化等特点,有助于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到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患者需求开展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根据护士的个人能力、综合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促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3]。从结果上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均比较高,P<0.05。

综上所述,在白血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比较明显,可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荣. 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J]. 名医,2020,(09):198-199.

[2]尹春秀. 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效果分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38-40.

[3]黄宗丽. 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