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 221300
摘要:目的 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处在生命体征平稳阶段的脑梗死偏瘫后遗症患者(n=104),采取1∶1比例法进行患者护理分组。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配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肌力分级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偏瘫后遗症情况明显,严重影响康复状况。予以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肌力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效果评价
引言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因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疾病,临床采用溶栓治疗及卒中单元治疗为主,轻度患者预后较好,重症患者可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偏瘫为脑梗死常见后遗症,多因脑神经功能障碍引起,患者丧失运动功能且肌力水平低下,致残率极高。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周期长,长期卧床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发生,增加患者致残风险。该病早期可通过溶栓治疗,实现血管再通并改善偏瘫症状,后期可借助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功能恢复。实践表明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降低致残率。本研究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脑梗死患者,经影像学(MRI、CT)检查确诊,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时间选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总计104例。纳入标准:①偏瘫后遗症患者。②患者知情参与。③患者理解、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认知障碍患者。③精神病史患者。④病情发生反复患者。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分组护理,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56.50±6.00)岁;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15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观察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57.00±6.30)岁;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18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脑梗死偏瘫后遗症患者一般资料接近,具有比较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被动护理,患者护理初期,采取被动护理手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时常改变体位,并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2)坐位运动,患者可以坐稳以后,护理人员需引导其进行相应的坐位运动,引导患者主动翻身至健侧,健侧腿部移动至床边,向床下垂腿,健侧上肢支撑其上身,在床边坐起,保持大腿和躯干垂直,背部伸展,膝关节屈曲50°-60°,一天运动两次。(3)蹲起运动,患者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护理人员结合其具体情况,引导其开展蹲起运动,患者双手向前伸直,抓住支撑物,身体保持直立,双腿分开,逐步下蹲,并缓慢起立。要告知患者结合自身身体情况来控制运动速度,不能过快。(4)站行运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护理人员对其下肢肌力进行检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引导其进行站行运动。先引导患者学习站立,稳定后由护理人员、家人搀扶其进行行走,首先是原地踏步,熟悉走路,然后在患者可承受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行走强度,最后至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计数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肌力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2.2计量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在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会造成梗死区域神经元缺失,而神经细胞丧失了细胞分裂能力,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脑梗死以往的治疗和护理侧重于生命体征及恢复期的肌力训练,忽视患者的早期关节训练,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肢体功能的恢复,最终造成较高的致残率。相关研究证实,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锻炼和关节训练同步进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有明显提高,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肢体运动功能缺损,大大降低了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更趋向于在治疗的同时介入早期康复训练,且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越好。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即介入康复训练,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继发性功能障碍,使患者尽早恢复全身的协调能力,以更好地提高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患者肌力的改善效果显著,避免关节痉挛及肌肉萎缩。护理后2组患者ESS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康复组ESS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了患者肢体功能的缺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与车媛等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康复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对患者的康复也具有相关意义。
综上所述,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效果显著,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波霞.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4(10):1673-4351.
[2]王晶晶,曾玉萍,余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8,30(7):1312-1314.
[3]张海燕.8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18(5):129-131.
[4]吴婉霞,徐武华,钟思琳,等.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28(8):770-772.
[5]张立,黄旌,李蒙.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2(11):1160-1163.
[6]颜因,刘多,李承,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