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目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同其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探讨。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接收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重症、轻症各1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就此观察比较两组心肌酶水平及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均更高(P<0.05)。轻症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均低于重症患儿(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同心肌酶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及早检测对患儿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肌酶水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相关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尤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又被称为原发性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体,其中因感染导致的心肌损害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1]。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潜伏期较长且进展较为缓慢,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秋冬季更为频发,常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2]。而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积极监测患儿心肌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就此,本文将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确诊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0例以探究探究心肌酶水平同肺炎支原体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收治的所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纳入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共计抽取男童19例、女童11例。年龄范围:2~10岁/(6.50±0.50)岁。对照组中共计抽取男童21例、女童9例。年龄范围:3~9岁/(5.80±0.90)岁。综合比较两组参与对象一般资料,所得结果提示均无显著差异,可比(P>0.05)。纳入患儿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相关诊断标准,家属知情同意。同时排除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先天心脏病患儿及肝肾器官功能障碍患儿。
1.2 方法
采集两组参与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 3 mL,以3 000 r/min 的转速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置于-80℃冰箱中待检,利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对所有参与对象进行心肌酶谱水平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及不同心肌损害程度患儿的心肌酶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软件为本次数据资料处理工具,利用(%)表示相关计数资料,同时施以χ²检验。利用(±s)表示相关计量资料,同时施以t进行检验。对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酶水平比较 (±s,U/ L)
组别 | 血清肌酸激酶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 乳酸脱氢酶 | 羟丁酸脱氢酶 |
观察组(n=30 ) | 504.13±152.28 | 30.01±11.03 | 422.56±102.50 | 316.54±98.26 |
对照组(n=30 ) | 117.21±52.30 | 12.83±6.92 | 119.56±80.10 | 104.25±44.36 |
t | 13.162 | 7.227 | 12.758 | 10.78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水平比较
轻症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指标均低于重症患儿,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水平比较 (±s,U/ L)
组别 | 血清肌酸激酶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 乳酸脱氢酶 | 羟丁酸脱氢酶 |
轻症组(n=15 ) | 328.67±97.82 | 32.29±9.18 | 433.67±97.12 | 325.67±97.82 |
重症组(n=15) | 421.67±92.82 | 37.29±1.90 | 499.67±77.97 | 398.77±88.99 |
t | 2.671 | 2.066 | 2.052 | 2.141 |
P | 0.013 | 0.048 | 0.049 | 0.041 |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常见病原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不具有细胞壁结构,可独立存在且能够进行自我复制,显示为球形、丝状杆状等多种形态,是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常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进行传播,易散发,具有流行性。病原体一般存在于呼吸道纤毛上皮之间,不会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可对纤毛活动进行抑制并破坏上皮细胞。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发病过程多较为隐匿,进展较慢,肺炎支原体首先会对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侵犯,进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腺体分泌增加,增高气道反应性。此病症的症状轻重各异,除全身一般性感染外,还可伴有头痛、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获得相应的有效治疗后大多2周左右的时间便可痊愈。心肌损害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见并发症,无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从而对疾病的治疗造成延误,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因此,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意义重大。有相关研究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心肌酶各项指标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出现增加现象,并且心肌酶各项水平的变化情况往往早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等的出现
[3]。因此,临床中可以积极的将心肌酶水平的检测作为判断患者心脏受累程度的重要早期依据。由文中分析结果可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均更高(P<0.05)。轻症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均低于重症患儿(P<0.05)。由此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酶水平与健康儿童有着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心肌酶水平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具有一定关联性,需要尽早进行检测以便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马卉,任明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酶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广东医学,2020,41(23):2390-2393.
[2]庄宾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损害的临床相关性探述[J].中外医疗,2020,39(07):83-85.
[3]周连平,陈晓艳,袁斌.心肌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感染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0):1799-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