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关急诊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另一组则接受急诊护理临床路径。之后客观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常规组各项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急诊护理临床路径方式,可发挥较好治疗效果,因此具备显著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实施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续性缺氧和缺血所致使的心肌坏死性的一类疾病,若是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则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危受到威胁。在对此类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之时,需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这同时也是临床持续重视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因素。此次研究为主要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际的研究效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在某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前组男女比例是26:24,实际年龄区间则是34-67岁。后组男女比例是27:23,年龄区间则在35-68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可对两组患者进行客观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的是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开展合理急救护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设置多种有效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快速采血检查,医生需随时配合抢救工作。
二是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心电图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等。
三是保证充足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保证卧床12小时,并且每天对其进行精心照料,房间尽可能保证清净安静,情绪上避免过于激动。活动过于劳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率失常。在未出现并发症的情形下,需鼓励患者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就寝,由此非常有利避免出现下肢血栓问题。
研究组接受的是急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如下:
一是设置临床护理小组。急诊科需基于医院医疗构成人员的实际状况,选出适宜人员创建急诊临床护理小组。此小组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基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基于医院急诊科的实际状况开展合理优化,在对急救人员的行为进行客观监督的同时,促使临床路径实用性、科学性、时效性等得到充分保证,并且定期进行组内深入交流与学习。
二是制定基础急诊临床路径。基于患者共性、特性与诸多症状出现的发生机理、原因与可形成并发症等,利用循证法、分析法与专家制定法等方式制定针对性的急诊临床路径,相关内容具体包含临床路径图、患者监控评估表、体征监督指标等,由此有效落实路径内容与对策[2]。
三是完善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对医院或急诊科而言,需利用组织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的培训活动,调动研究医护人员培训积极自主性,就内容、时间、频率等层面促使培训活动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继而发挥考核、惩罚与奖励等对策作用,发挥培训活动效果。
四是推行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在急诊护理临床路径中,主要包含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变异状况等相关内容,在具体工作之时,急诊护理人员需最大化基于临床路径对患者做好全面与针对性的护理[1]。
五是院后护理工作。患者准备出院之时,护理人员需将提前准备好的护理规划交给患者家属,同时告知其相关的护理方式,若在护理之时出现了任何的不适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复查。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定期追踪。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离开急诊科的统共滞留时间与花费的费用进行客观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 护理满意度 | |||||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
常规组 | 50 | 12(24.00) | 15(30.00) | 19(38.00) | 6(12.00) | 44(88.00) |
研究组 | 50 | 27(54.00) | 12(24.00) | 8(16.00) | 3(6.00) | 47(94.00) |
X2 | 4.742 | |||||
P | 0.027 |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2两组患者急诊科滞留时间与花费对比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组别 | 例数 | 停滞时间 | 停滞费用 |
常规组 | 50 | 63.22±18.21 | 894±45.19 |
研究组 | 50 | 83.34±19.19 | 1034±58.92 |
T值 | 6.805 | 13.013 | |
P值 | 0.000 | 0.000 |
表2.两组急诊科滞留时间与花费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其病症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化,因而极易导致致使患者面临严重的生命危机。为对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缓解,不但需将相关的治疗工作重视起来,其中涉及到的时间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对比常规护理而言,急救护理路径在患者正确进入医院之后,迅速为其安排相关检查,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明确化,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严重程度,为其开放绿色通道,通过此种方式将患者抢救之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由护理小组基于现实实际与经验所制定的急诊临床护理计划,可有效实现护理流程及内容的合理优化,在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护理目的与所需达到的效果相契合,因而可将其全面化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工作中去
[3]。
临床护理路径是当前医学家所推出的新型化护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在病情评估及药物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及疼痛等进行科学缓解,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与依从性。
此次研究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效果。在此次研究活动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滞后的时间与具体花费也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实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结果的合理优化,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可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洪梅,梁萍,杨芬.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4):119-120+142.
[2]薛嵛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康复率及满意度影响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8):2527-2529.
[3]王秀金.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