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语言学作为以研究人类语言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含着语言的功能、结构和运用等,从而对语言相关的问题上进行系统、科学化的理论研究。随着时期的不同,研究应用的对象也随之改变。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需要研究的对象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可以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为了使语言学和生态文明的两者结合,应要先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内容和生态文明的现状,从而根据这些完成两者融合模式的构建。基于此,对语言生活研究与中国语言学的历史使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生活;中国语言学;历史使命
引言
中国一批研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学者,20年来重视对语言生活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原创性的概念和理念,提升了语言规划学的学科品位,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和积极评价;而且,这些研究也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推动了国家语言事业的发展,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语言学贡献。
一、“语言学概论”动态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而“教学资源建设是大学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言学概论”传统教学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第二,重视知识传授,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缺少高阶能力的培养。第三,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过程考核形式化,学生能力素质难以评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学生新时代个性化、自主化、移动化学习的需求,我们以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为依托,师生共建多元化、动态化课程资源库,将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语言热点、趣味语料、精品课程等相结合,有效提升课程“两性一度”。
二、语言学的历史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其中对被认为是语言研究三大发源地的中国来说,在汉代就因为研究历史典籍开展了语言的研究。但是当时人们局限于本族语言研究,并且研究语言不是直接目的,更多的是对前人典籍中的注释和文献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人们所读懂。此外在鸦片战争和欧洲十九世纪前都没有形成正式的语言研究,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期学科。同时在这个时期,学者逐渐从语法中的比较转换到在印欧语言之间进行历史比较,从而重建了假拟母语。同时重视语言的学风,在研究中发现同类音变化,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的描写语言学时期,语言研究的重点就开始从语言的变化转向了语言描写。强调了语言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结构语言学。随后结构语言学又从语法、功能和控制等多角度发展了结构语言学并建立了一套方法论。
三、中国语言生活的研究
(一)互联网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语言智能的发展,互联网上的语言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要。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迁移到网络上,伴随网络也产生了微博、短信、微信、微视频等各种新媒体。现今的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类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负载方式都可以进入互联网,而且全媒体又逐渐发展为“融媒体”,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且与日俱增的语言资源,这些语言资源有许多是田野调查和社会调查不能获得的,甚至语言资源的性质也有所不同。网络产生着大量新的语言现象,产生着现实生活中鲜有的新的语言生活功能,出现许多新的语言需求和新的语言问题。这些新现象、新功能、新需求、新问题值得特别研究。网络空间成为此前任何时代的輶轩使者都未曾见识过的新田野,而且也是最为富饶的田野。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语言学,语言学如何促进网络语言生活的和谐进步,都是当代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二)利用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
动态资源库为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随时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利用资源库,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固学、课外践学四个环节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课前发布“课堂明白纸”,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小测”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利用“知识点小视频”进行翻转课堂。课中利用“课程拓展资源库”拓展教学内容,依托信息化教学工具,通过课堂汇报、合作探究等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后学生们通过“教学课件”进行复习,并利用“课程题库”梳理检测所学知识。课外开展诸如方言、新词语、网络词语等的语言调查,实现课堂内到课堂外的有效延展;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经典阅读,撰写读书笔记,扩展专业知识。
(三)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效果
将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高校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英语理论知识进行牢固记忆和灵活应用,并通过强化实践英语语言教学活动,充分检验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效果。高校教师要明确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在后续的择业、就业过程中,逐步夯实自身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高校教师要抓住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本质特点,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串联,紧紧抓住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对语言学课程进行全面领悟和感受。通过将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死记硬背、填鸭式等学习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学理论内容的记忆,进而能够使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除此之外,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借助于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例,融合理论化的语言教学内容,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
结束语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抽象的理论课,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程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琛.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39-50.
[2]明海英.构建中国特色语言学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0-23(001).
[3]陈平.中国语言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C]//《汉语言学新视界》编委会.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