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5

关于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的研究

皮良翼 ,张春 ,肖地翠 ,李娜 ,李冉 ,谭德林

(贵州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表情包是指利用带有表情的图片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方式的一个词汇。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对推动建设中国文化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现状,并结合调查问卷这一研究方法,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表情包在合法制作与规范使用的同时,需有力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表情包;中国传统文化

A Study of Emoji Culture in the Internet Era

Pi Liangyi, Zhang Chun, Xiao Dicui, Li Na, Li Ran,Tan De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Abstract:Internet meme is a term that refers to a way of using pictures with expressions to express one’s feelings. In the internet era, emoticons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use situation of emoticon cultu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emoticon culture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 addition to legal production and standardized use of emoticons,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build a powerful cultural country.

Keywords: the internet era; emotic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一、引言

表情包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达感情的方式。当今时代下,表情包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表情包最初起源于国外,主要是以“小黄脸”表情包为主,因其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们的心情,从而广泛地被中国网民接受。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增多,以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表情包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内容形式日趋丰富多样,已发展出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表情包,深受中国互联网网民的热爱。

我国的表情包文化已相对成熟,不少表情包也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在许多正式的活动中,都有它们的身影。罗单在其《社交媒体时代的体育明星媒介形象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以傅园慧表情包为例》中指出,“在传播学的理论中,形象是信息传递过程的产物。受众通过已有的认知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像,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输出,最后形成形象。” [1]162罗单表示,“国家的形象通过媒介的传播不仅包括通过一种或多种口头交流语言,而且还包括某种基于书面系统符号的视觉记录系统”,[1]163表情包正属于这种系统。这些表情包向国外广大国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大大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输出,以及文化强国的建设。但正因为表情包的制作简单与输出简洁,文化便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 研究内容

由于表情包的制作方法简单,几乎人人都可成为表情包的制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网络聊天氛围,拉进人与人的距离。但随着表情包内容的与时俱进,其在制作、使用与传播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表情包的制作和用途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侵权,盗用的行为。比如将表情包用于违法商业用途,或给一些表情包增添恶搞、涂鸦、拼贴元素,这实际反映出一种草根群体普遍共有戏谑的社会情感问题。其次,表情包存在不规范的使用。如今各种消极性的表情包充斥着网络世界,当受众接收到这类表情包时会对其三观产生负面影响。表情包传播范围广,传播影响力大等特点使其一些不雅、低俗等内容在网上被发布传播,严重影响网络生态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表情包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不少表情包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这些表情包向国外国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输出以及文化强国的建设。然而,如果表情包在被使用时没有对受众的接受能力进行分析,或所使用的表情包不能合理的回复其所告知的内容,又或是内容衔接不恰当,可能会产生误会,导致社交的失败,更严重者则引起文化冲突。

当代大学生正是表情包使用的最重要主体,表情包之所以会出现违法侵权、粗制滥用、扭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难逃其责。作为国家之栋梁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应涵养进取品格,而不是随波逐流,让表情包成为心智与行为堕落崖底的推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如今历经百年栉风沐雨的中华民族,要想创绵长福祉,与文化休戚相关的表情包问题便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正本清源。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这一群体对表情包的使用情况,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办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表情包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使用来源、使用习惯、使用类型和使用目的)、表情包与文化的联系及表情包文化的未来前景。在制作过程中,分别细化这三类内容,并设计成24个选项式问答,每个问题都有两个以上的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主要以贵州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被调查对象所就读专业与所主要调查内容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在此不做特别要求和说明。借助问卷星采用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回收有效率为 92%。 有效问卷中,男生52 人,占有效问卷的 28.26%, 女生 132 人,占有效问卷的 71.74%;本科生最多,占 79.3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最低,为1.09%。被试样本其他基本信息见表 1:

图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表情包的使用情况

由表1 可知: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相比打字,有80.98%的人倾向于使用表情包且使用频率极高。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表情包使用持喜爱态度,且自身有使用表情包的习惯。黄术、陈宗波在其《论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保护》一文中指出,表情包的使用界限较为模糊,因此缺乏市场的监督,再加上发布平台或许未尽相关义务,使得表情包不仅在源头上的制作过程中,也在传播与使用过程中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侵权,从而导致了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2]。在这样的情况下,涉及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数量也正在逐年翻倍增长。而大学生使用表情包的来源中“别人发的”占比高达80.98%,这为表情包著作侵权埋下了根源。现如今,人们所使用的表情包越来越丰富。电影截图、DIY制作、真人图像甚至宠物面貌都是表情包的来源,但这也令表情包在发展的同时滋生了更多的问题。蘑菇头系列表情包诉讼、“葛优躺”知识产权侵权、“吹牛”APP盗用腾讯微信“大黄脸”表情包等案件均反映了此问题。

问题

选项

人数

占比

④比起打字,是否更喜欢表情包(单选题)

149

80.98%

35

19.02%

⑤使用表情包的频率

经常使用

150

81.52%

偶尔使用

25

13.59%

几乎不用

5

2.72%

从来不用

4

2.17%

⑥使用表情包的来源

(多选题)

别人发的

149

80.98%

自己找的网络图片

116

63.04%

社交平台自带的

115

62.5%

自己制作

40

21.74%

⑨使用表情包的习惯

只用固定的几套

26

14.13%

有几套常用的,也会经常换新表情来用

135

73.37%

只用新表情包

6

3.26%

其他

17

9.24%

表1表情包使用频率、习惯及来源

由图2可知:在参与调查的184名大学生中,最常见的表情包自然是微信等聊天软件自带的表情包,所占比为73.91%;另外,不少人还偏爱于可爱的、鬼畜的(如中老年人表情包)、搞怪的表情包。当然,这些表情包使用起来趣味性强,也能活跃聊天的气氛。而让许多人无法接受的是,一些人甚至“钟情”于画风较恶心、令人不适的表情包。在我们的调查中,108人喜欢使用的表情包类型为社交媒体时代发展下充满恶搞性质的表情包,所占比例为 58.7%。这些表情包展现出平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生厌、避之不及的内容。并且众多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特点的表情包仍然在网络中“游荡”。除此之外,还有19.57%的受访者使用恶搞身边人的表情包,殊不知这已造成了著作侵权问题。


图2 使用较多类型的表情包

由图3可知:多数大学生使用表情包是由于懒得打字,不知道说什么,以图代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成为当代人“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表情包的使用频率提高,在某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代学生的文字想象力的匮乏、语言能力的倒退。在表情包未产生以及未发展到现如今这样潮流的地步前,人们的沟通交流依靠书信和短信。如今的表情包“排山倒海”地浮现在人们眼前,几乎一切观点和情绪都能用一个简单明了的表情包代替。这不仅加剧了青年亚文化的“缓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文明的退化。表情包的语言简明化削弱了现代人对于文字的视觉记忆上的重新构建,引发了“汉字危机”。最重要的是:汉字蕴涵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承载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主体,历经数千年铸炼和积淀。面对表情包弱化汉字文化,使其陷入危机的现状,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改变局势。


图3 使用表情包的目的

由图4可知:77.72%的人使用表情包是为了与他人斗图,35.33%的人利用恶搞表情包内涵他人,22.83%的人甚至制作身边人的表情包,并配上不和谐文字,还有5.98%的人会使用带辱骂性文字的表情包与他人交流。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导致使用者价值观的扭曲,也会在无意识中侵犯真人表情包中当事人的著作权与肖像权,从而造成违法事件的产生。

图4 使用表情包做过的事情

2、表情包与文化的联系

由图5可知:表情包的内容总体上来说较为简单,一些附有文字,而一些则以模仿人类基本情绪的样式呈现,基本无太大的文化价值。虽然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表情包当中,有少数表情包以成语、古诗、文言文等为内容进行传播,但数量极少,且部分与所呈现内容无直接关系,也扭曲了原意。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3.15%的人认为表情包内容低俗,41.85%的人认为表情包缺乏文化内涵。

表5 表情包文化存在的问题

由图6可知:人们对表情包在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41.85%的人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会关注表情包背后的文化,例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大表情包文化教育力度,借此契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表情包成为互联网时代潮流下文化输出的有利帮手,助力建设中华文化强国。

图6 是否会关注相关表情包背后的梗,网络流行文化(如:传统文化,网络故事等)

3、表情包文化的未来前景

由图7可知:对于表情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未来的发展前景,44.57%的人认为“会越来越好”,23.37%的人看好其在将来会成为宣传文化的得力助手,这反映了表情包在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上发挥了极大作用。

图7 如何看待表情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未来的发展

由图8可知:66.85%的人认为,表情包将与时俱进,紧跟发展。但表情包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也不意味着表情包会向过时、衰落方面靠近,换句话说,表情包的发展与时代潮流齐步并行。如此看来,表情包文化已俨然发展成为影响现代人们的日常交往、促进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增强国际间文化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连接网”、“垫脚石”。

                         图8 表情包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我们发现:首先,大学生不仅是表情包使用的最主要群体,也是表情包使用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这一前提,表情包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大学生对表情包文化的有效宣传密不可分;其次,表情包潜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表情包著作侵权、表情包的使用偏好不当以及表情包中文化的缺失。

四、存在问题

1、表情包著作侵权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表情包一旦公开就会引起人们对其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被侵权人很难凭借自身能力确定具体的侵权人是谁,而被侵权人本身的身份也难以具体确定,这就造成了表情包著作权保护的弱势。孙程成在其《论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保护》中也表示“侵权行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即侵犯表情包著作权行为将更广泛地出现”。[3]51

2、表情包的使用偏好不当

表情包的滥用不仅给公民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虽然表情包的类型多种多样,这是一种事物不单一不古板走向的体现,也值得提倡。但需要注意并重视的是,在这些增添的元素中,我们是否应该甄选积极健康、符合道德审美的内容进行使用。

3、表情包中文化的缺失

表情包的大量使用加剧了代际沟通损伤,这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表情包图文并茂的优势虽使人们的情感表达更明确清晰,然而,正如张雪、杨向荣的《从表情符号到表情包——网络即时交流中的图文叙事表情包》中所提到的,“我们既希望在文本中重新见到因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牺牲和过滤掉的面对面交流中的现场信息,又希望隐藏个人真实的形象和声音”。[4]55人们使用表情包除了为消除“语义之雾”,还为隐匿自我的交往需求,这种种矛盾恰恰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下人们交往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我们曾经时刻面临的各种障碍,如地域、语言、宗教等方面的障碍,在如今的互联网中仍无处不在。而文化作为国家之间的重要媒介,更需要每个人的“出力”,即传承与传播。

针对以上表情包出现的三个问题,我们将从制度、市场、教育三方面对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加大监督,完善制度

表情包自传入中国到兴起再到普遍使用,已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但人有好坏之分,物有利弊之忧。表情包存在的侵权问题要想得到改善,首先考虑的方向为政府政策下发和条例的规定。国家应重视表情包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任其随波逐流。有关规范表情包使用的相关文件应落实到每一个省、市、县、区(镇)、村。俗语说“斩草先除根”,同理而言,加强对表情包制作商家的监督和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表情包的输出,从而净化市场。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由于社交媒体软件的盛行,未经拥有图片所有权权利的博主或其他社交账号使用者的允许就进行“盗图”,“截图”,“去水印”等行为,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困扰,但又无法得到具体解决,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将隐私权的保护写入文件并由各省政府下发到所管辖区域,最重要的是,认真执行文件规定内容,切勿“纸上谈兵”。

2、优化程序,净化市场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原本作为符号的创新使用而出现的表情包,其使用却带来了文化媚俗的倾向,良莠不齐的表情包层出不穷。表情包的“米姆”式传播(“米姆",英文写作Meme,又称“模因”、“弥姆”、“迷因”等,是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提出。"米姆"被当作人类的“文化基因”,可以被传播、扩散、复制,也会衍生和变异,从而使人类文化在代代传承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演化,其中米姆主要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四大类。刘颖在其《“米姆”:一个媒介社会学概念》一文中指出,“米姆”的生产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产生了众多新现象,表情包正是其中之一[5]。)也带来脏话、色情、暴力、低俗或其他消极、不健康甚至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内容,对于这一类内容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表情包程序的开发者应当加强自动识别的优化管理,对于消极不适的表情包应当减少甚至消除其在有关程序中的使用和传播。个人更应该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肆意制作和传播有违道德法律内容的表情包。

3、加强教育,传承文化

表情包的使用基于人们的情感变化与情绪控制,加强情感教育极为关键。情感教育是和理智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式,两者都属于基本教育。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了理智教育,而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谷学强、张子铎在其《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指出,“情感教育的缺失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不利于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更不利于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6]31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从小有独立思考、情感表达的能力是强化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交平台,表情包代替文字将使用者的情绪情感呈现给对方,将内心感受一吐为快,这其实是一种苍白简单的精神延续和发展。表情包使用的频繁和广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汉字的使用不规范,如果表情包的滥用和低俗传播一再继续下去,人们对文字的使用将愈来愈少;个人情感表达将趋向苍白;内涵修养将难以得到优化提高。只一味使用表情包来进行低趣味性的表达,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何沉淀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溯源归本。贾丽在其《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表情包设计中的应用——以节日文化表情包设计为例》中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寻求艺术灵感、突出表情包设计的教育意义、构建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是需要设计师认真积累、思考和实践的[7]。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并持续不断地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也会为此而更加强大。比如,刘井英在其《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表情包中的中国元素》中提到,要想将表情包和中国元素相结合,可以把中国元素中的物质以及精神元素融入到表情包创意中。而如何才能将其做到巧夺天工而又不显得过于杂糅华丽,这就需要设计者提炼经典元素,准确表达主题。在简练化原则的基础上,设计者还需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设计理念[8]

六、结语

表情包文化正如含苞初放的花朵,其发展之旅仍一望无际。文化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教育、习俗、文化遗产等不是传播本国优秀文化的唯一途径。如今科技发展迅速,能使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即时沟通,而表情包则是成为大多数人交友软件中必不可少的情感表达方式。当代青年驾驭着表情包这一流行的交流媒介,游刃有余,更有机会将中国优秀文化通过其所触手可及的手段向外传播。本研究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针对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侵权、粗制滥用、扭曲文化等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论证与分析,总结出表情包文化尚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表情包著作侵权、使用不当及文化的缺失,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加大监督,完善制度;优化程序,净化市场;加强教育,传承文化,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但由于表情包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受众广泛且更新迅速,本研究涉及内容有限。刘璐的《传统文化经典形象表情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指出,要继续“探求传统文化经典形象表情包的优化条件,以期未来有更多更能引起中国人共鸣的表情包出现,共同传播和传承我们中国的璀璨文化”。[9]53因此,基于表情包文化输出的必然性,其在增强商业价值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发展前景仍需进一步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罗单,社交媒体时代的体育明星媒介形象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以傅园慧表情包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8):162-163.

[2]黄术,陈宗波.论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保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2) :84-89.

[3]孙程成.论网络表情包的著作权保护[J].大陆桥视野, 2022(08):50-52.

[4]张雪,杨向荣.从表情符号到表情包——网络即时交流中的图文叙事表情包[J].传媒观察,2021(7):48-56.

[5]刘颖.“米姆”:一个媒介社会学概念[J].传媒论坛. 2021,4(08):18-25.

[6]谷学强,张子铎.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108.

[7]贾丽.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表情包设计中的应用——以节日文化表情包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 2021(08):43-44.

[8]刘井英.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表情包中的中国元素[J].戏剧之家,2018(13) :144-145.

[9]刘璐.传统文化经典形象表情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2(07):51-53.

[基金项目]2022年度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关于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文化的研究”(项目编号:S202210671063)

[作者简介]皮良翼,女,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生。张春,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与文化。肖地翠,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生。李娜,女,穿青人,贵州六盘水人,本科生。李冉,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生。谭德林,男,侗族,贵州黔东南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