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33
摘 要: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某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方案在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上的差异,心理弹性评估工具为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RISC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心内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提前防范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内科;临床护理;输液事故;不良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意外事件的可能,护理风险不仅具有高风险性,还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临床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威胁人体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也是一项高风险内科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风险较高,院内阶段出现因抢救不及时而造成患者意外死亡等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过失发生情况、输液事故发生情况、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8.52±1.57)岁;动脉硬化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3例,心肌炎患者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8.15±1.91)岁;动脉硬化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14例,心肌炎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过失发生情况、输液事故发生情况、设备事故情况。
②护理满意度:滿意度评价在患者护理干预结束时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沟通充分性、护理人员的沟通态度、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度等,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70~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③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评估工具为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该量表中包括3个维度25个条目,每一个条目0~4分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心理弹性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
管理结束后,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对护理的需要和要求也日渐增加。护理工作中避免不了存在风险,而将风险降到最低,是护理专业的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会对医院的名誉造成影响。目前,风险护理管理是避免风险事件的主要方式,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提升其对于风险事件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提升急救和抢救意识,在发生风险事件时,第一时间给予解决措施。
心内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复杂,病情不仅特殊,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多患者需要面临复杂的手术和治疗过程等,一旦发生意外,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对心内科的护理非常重视和关注,积极地寻找将心内科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还可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2.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通过护理风险管理,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病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知识,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结合病房的环境护理以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定期看护和护理,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使患者树立起积极的治疗心态,顺利地完成各项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虽然常规护理内容也包含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慰患者的作用,但交流范围仅局限于对患者当下病情的了解,并未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与经历给予个性化护理,患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病情及治疗方案的了解,甚至导致其对于交流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治疗及康复。
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更好,心理状态更佳,分析其原因在于,采用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感受到了足够的护理安全,且风险管理后,护士能够有效意识到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因此,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更有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佳,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好,可以更积极地面对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心内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提前防范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专业度,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应用价值显著。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过小、研究时间过短等,临床应当增加研究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彭雄英.心内科患者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61-62.
[2]楚娜莎.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40.
[3]朱文玲.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39-154.
[4]邵振莉,刘君,吴蓓蓓.分组分层排班法在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5):133-135.
通讯作者:张彦
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