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云南江川652600 2、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 了解近五年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2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对象,药敏结果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专家系统判定,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2018年到2022年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为痰、咽拭子、分泌物、血、胸腹水、尿、肺泡灌洗液。其送检标本数量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例数也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量最多的科室为ICU。2020年起我院ICU患者数增加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各临床科室应该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临床医生应该结合药敏报告和相关指南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且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建议增加培养送检频率,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进行监测。多重耐药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
为了解我院近五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我院近五年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2018年至2022年各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标本送检情况为:2018年3620份;2019年4036份;2020年4559份;2021年5260份;2022年6355份。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为:2018年42株;2019年48株;2020年75株;2021年87株;2022年103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量最多的科室为ICU。鉴定卡为GN卡,药敏卡为AST-GN09卡,均为生物梅里埃公司配套卡片。药敏纸片为OXOID公司生产。质控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由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2.1标本接种按照本实验室SOP执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2.2少见的“矛盾”耐药表型
对仪器法检测出的阿米卡星耐药而庆大霉素敏感;左氧氟沙星敏感而环丙沙星耐药等少见的“矛盾”耐药表型均进行复核[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东方旗云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我院2018年到2022年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为痰、咽拭子、分泌物、血、胸腹水、尿、肺泡灌洗液。其送检数量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例数也逐年增加。近五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显示,2020年起我院ICU患者数增加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的药敏结果见表1,各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趋势图见表2、表3、表4。
表1 药敏结果
耐药率(%)
抗菌药物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 年 (n=42) (n=48) (n=75) (n=87) (n=103) |
阿米卡星 0 0 0 4.17 12.16 环丙沙星 0 25 23.08 12.50 72.97 美罗培南 0 0 0 23.08 28.79 哌拉西林 10 0 9.09 76.92 90.9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0 0 75 89.19 庆大霉素 18.18 12.5 7.69 4.17 21.62 头孢吡肟 9.09 0 7.69 62.50 83.64 头孢他啶 9.09 0 7.69 75 87.84 妥布霉素 10 0 0 4.17 9.46 亚胺培南 27.27 25 7.69 25 27.03 左氧氟沙星 0 0 30.77 41.67 81.08 |
表2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耐药性变迁趋势图
表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定耐药性变迁趋势图
表4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变迁趋势图
2 讨论
我院2018年到2022年临床微生物标本数量呈上升趋势,各科室应该按照相关标准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2020年起铜绿假单胞菌对表1中抗菌药物耐药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与2019年我院建立ICU,2020年ICU本院收治患者、上级医院转诊我院治疗患者数增加以及标本送检的积极性增加有关。在假单胞菌属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黏附素、内毒素、外毒素、多糖荚膜样物质、绿脓菌素及侵袭性酶类等,在细菌的侵入、扩散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伤口和创面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败血症等[2]。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含外排泵、膜孔蛋白丢失、AmpC酶、碳青霉烯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3]。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非黏液型向黏液型转变和适应性耐药,细菌从非黏液型到黏液型的转化通常预示着毒力和耐药性增强。初代敏感的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生耐药,故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建议增加培养送检频率,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进行监测。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对仪器法检测出的阿米卡星耐药而庆大霉素敏感,左氧氟沙星敏感而环丙沙星耐药等少见的“矛盾”耐药表型均应进行复核,避免临床错误用药而导致治疗失败。通常氨基糖苷类单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后差。大多数对已知药物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可使用除氨基糖苷类外的单药治疗。多部指南均指出对产碳青霉烯酶的革兰阴性杆菌,首选治疗方案为多黏菌素E(国内常使用多黏菌素B)联合碳青霉烯类,次选方案为米诺环素,不能单独使用多黏菌素[4]。多重耐药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不但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还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同时,临床医生应该结合药敏报告和相关指南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增加培养送检频率,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进行监测。多重耐药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参考文献
[1]王辉,宁永忠,陈宏斌,等.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18~22.
[2] 刘运德,楼永良,王辉,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9.
[3] 朱德妹,吴文娟,胡付品.细菌真菌耐药监测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2.
[4] 谢轶.临床微生物检验解释报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