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在中风急性期病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在中风急性期病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王彩芳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  湖北  天门4317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中风急性期病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加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各评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中风急性期病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中风急性期病症;肢体功能恢复;生存质量

中风是指脑卒中,该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残疾率和死亡率,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高脂饮食、运动不足、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增多,导致中风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偏瘫是中风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增加家庭社会负担[2]。目前临床对于中风后偏瘫主要是采取康复锻炼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康复周期长,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是基于中医理念提出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偏瘫症状,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3]。为了观察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中风急性期病症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中风急性期病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68~80岁,平均为(73.6±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67~81岁,平均为(73.2±4.5)岁。入选标准:①中风后出现偏瘫症状的患者;②患者与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风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用药护理等。

对照组加入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①穴位按摩:选取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涌泉等穴位,辩证加减,气瘀血虚证可加入三阴交、血海穴;风痰阻络证可加入风池、太溪穴;气阴两虚证可加入膈俞、血海穴。②穴位敷贴:选取红花、桃仁20g,细辛、丹皮12g,赤芍8g,碾磨成粉后加蜂蜜调制成糊状,然后敷贴于大椎、气海、足三里、手三里等穴位,1天1次,敷贴时间为4~6h。③中药熏洗:选取鸡血藤30g,红花、桃仁20g,牛膝、桂枝12g,加入2L水煎煮,取药液加入中药熏蒸仪,先熏蒸患肢10~15min,带药液温度降至40~42℃时则进行患肢浸泡,持续时间为10~15min。④饮食管理:积极了解患者的饮食现状,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指导,比如指导患者在营养均衡的情况,减少肉类、鱼类等肥甘厚味食物的摄入量,尽量饮食清淡,以新鲜蔬菜瓜果为主,一次进食不宜太饱,以七分饱为宜,餐后不要直接坐下,适当站一站或是慢走数分钟,促进食物消化。⑤情志干预:情志失衡也是导致中风先兆及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心火暴甚可诱发内风继而形成中风。积极向患者普及情志失衡和中风先兆、中风发病的相关性,提高患者对自身情志的重视,鼓励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看搞笑视频、进行兴趣活动等宣泄负面情绪,达到调畅气机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FMA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越好[4];生活质量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②比较两组满意度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

2.结果

2.1两组各评分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各评分变化(分)

组别

FMA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0)

36.5±5.4

70.3±9.6

40.6±5.8

77.6±9.6

对照组(n=50)

36.4±5.6

62.4±7.2

40.4±6.0

68.4±7.3

t值

1.235

5.225

1.165

5.325

P值

0.114

0.042

0.107

0.043

2.2两组满意度差异

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差异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n=50)

23

22

5

90.0

对照组(n=50)

18

23

9

82.0

X2

5.134

P值

0.041

3.讨论

中风先兆其实就是小中风,患者在发生中风之前出现相应症状体征,也就是西医学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现代医学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一过性头晕头痛、骤然出现的肢体麻木及活动迟钝等[7]。中风急性期病症主要表现为偏瘫,偏瘫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现代医学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康复锻炼干预,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但是康复时间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8]。中医对于该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因此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根据中医治疗理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9]。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从而达到调整腑脏功能、疏通气血及筋骨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关节僵硬、肌肉黏连,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穴位敷贴主要是用中草药配置成膏药,敷贴于穴位达到治疗的方法,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在各种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10]。穴位敷贴可以刺激腧穴,改善局部循环,加速受损肢体功能康复。中药熏洗则主要是使用中医汤药进行熏蒸、浸洗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加速受损组织再生。目前有较多研究指出,中医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这也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晓燕. 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19,28(2):58-59. 

[2] 葛芳,黄雯,王月英. 基于Brunnstrom分期理论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1):1518-1519. 

[3] 李丹丹,陈小芳. 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0,18(30):4134-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