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 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一般护理及低体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期间的体温水平及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5min、手术开始180min、手术缝皮时体温均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手术中,做好低体温预防措施提高复温后体温的恢复及持续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正常情况下体温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而体温过高或者过度都预示者机体存在一些疾病[1]。对于手术治疗尤其是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术中低体温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方法进行预防,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2]。本次研究中,分析针对心血管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8月择期行心血管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具有良好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并且无精神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血液疾病者,贫血者或者中途转院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均(63.12±2.48)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62.88±2.5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主要是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室温度调节、医护配合、术后体征监测及并发症防治,术中主要是用保温垫或者覆盖非手术区保暖方式。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取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方法如下:(1)原因分析。①环境因素。室温对于围手术期体温影响大,若室内体温持续低于21℃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此外长时间手术引起低体温,尤其四肢末梢循环温度低下明显;②手术因素。术前大面积体表皮肤消毒,术中体温变化迅速且明显,体表暴露的面积大以及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打开体腔暴露环境下,使得大量的热量丢失;③患者因素:个人体质、年龄、饮食均可造成体温影响,尤其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原因包括肌肉变薄、静息肌张力下降、皮肤血管收缩反应降低等,受患者个体生理特征影响在手术过程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④体外循环因素: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大量冰水进行心脏降温停跳,患者体温经历非生理性降温过程以及复温大幅度变化,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情况。(2)预防护理:①低体温风险评估[3]。术前利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表(predictors)对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体温,预计麻醉时间,手术体位,预计手术出血量进行评分,≥3分为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关措施。②环境调节。手术开始前的30min提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在22℃~24℃,老年患者可调节温度为26℃,寒冷季节还需适当提高环境温度;术前1h将患者使用的棉被进行温箱加温,维持术前体温正常。提前30min将碘伏消毒液放入温箱加温,麻醉进行股、颈静脉穿刺或者手术朮野大面积消毒,可减少人为降低体温的情况。③充气保温毯。可应用充气保温毯保持体温良好,减少皮肤散失热量保持体温平衡;④内部加温。术中可应用恒温加热器、温箱或者血液加温器等加温设施,针对输入体内液体或血液制品升温到37℃方可输注,保持机体体温维持寒战阈值上,注意严格控制输液以及输血温度。对手术时间长,可在消毒铺单时采用皮肤保护膜,在覆盖切口创面,减少热量及水分流失。术中持续采用37℃温盐水冲洗保护术野。全麻插管患者利用人工鼻吸氧,可吸入42℃-46℃湿润氧气改善组织氧供或灌注。术中根据手术情况监测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纠正酸中毒;⑤体温监测。术中可利用肛温导线或测温导尿管完成术中实时监测记录体温变化,另一端同体外循环灌注机监测模块相连。利用鼻温导线与麻醉机监护仪体温监测模块相连。同时体外循环复温后关注皮温及肢体温度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开始5min、手术开始180min、手术缝皮时的体温水平。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温水平
观察组手术开始5min、手术开始180min、手术缝皮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水平比较(℃,)
组别 | n | 手术前 | 手术开始5min | 手术开始180min | 手术缝皮时 |
观察组 | 50 | 36.56±0.71 | 36.35±0.67 | 36.44±0.68 | 36.61±0.72 |
对照组 | 50 | 36.49±0.72 | 35.26±0.64 | 35.14±0.62 | 35.51±0.78 |
t | - | 0.687 | 12.042 | 14.826 | 0.906 |
P | - | 0.493 | <0.001 | <0.001 | 0.366 |
2.2 低体温
观察组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组别 | n | 发生 | 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1 | 2.00 |
对照组 | 50 | 7 | 14.00 |
x2 | 4.891 | ||
P | 0.027 |
3 讨论
现阶段,心血管手术量增加,针对术中保温工作关注度提高。心血管手术顺利实施,需要医护人员默契合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一些异常情况的处理。临床行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是常见的情况,这一情况会对身体的代谢造成影响,减缓麻醉药物代谢以及延长术后苏醒时间,此外术中低体温也会顺应性机体调节应激行为,降低组织器官代谢率,实现组织保护目的,增加术中出血量,因此在心血管的手术期间,需要随时注意体温变化,做到预见性的干预[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5min、手术开始180min、手术缝皮时的体温水平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心血管手术者做好低体温预见护理可以维持手术期间体温的恒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预防护理术中低体温的操作上,护理人员针对心血管手术过程引起低体温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原因上着手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可以做到针对性的方法,避免术中体温的明显波动[5]。术中经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环境调节、体温监测以及体液管理等,也使得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降低,体温的恒定使得在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恒定状态,医师凭借自身操作进行手术,这样也有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对疾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中,加强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维持患者手术期间体温的恒定,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妃.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7):120-121.
[2]杨扬, 林鹏辉, 刘絮,等.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 41(12):2214-2218.
[3]项海燕, 黄立峰, 钱维明,等.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信效度检验[J]. 护理与康复, 2022(002):021.
[4]魏凯静, 王倩, 蔡晶晶,等. 术前预保温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 天津护理, 2020, 28(4):475-477.
[5]林苏文, 王秀娟, 施鹏.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低体温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 福建医药杂志, 2015, 37(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