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课堂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课堂评价

邹倩

重庆市巴南区融创小学校       邮编400000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评价对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课堂评价可以诊断学生的科学学习现状并引导学生发展潜能,有助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科学课堂评价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  课堂评价

核心素养对学科课程教学起到引领作用,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在科学学科中体现为科学素养。随着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人们愈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对教师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不断进行变革。

课堂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之所在。可见,关注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当我们用评价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当前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呢?还是只是一个终结性评价?是成绩导向的评价还是素养导向的评价?评价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养形成?

一、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所在学区通过调查研究,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到学区内小学科学课堂评价充满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层面单一

一是受传统考核学生和教师的方式影响,教师评价学生的层面单一,窄化为做题,做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忽略过程性评价,学生行为性评价,评价层面单一,只考虑到科学概念是够掌握。二是本学区几乎全部科学教师均是年轻教师或兼职教师,教师个人的经验及精力决定了对评价的关注点单一,不能很好的从全局出发,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设计和实施课堂评价。

2.评价观念局限

在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历程中,外部总结性评价一直以来在学生评价中占据霸主的地位,过程性评价通常没有发挥特有的功能,随着课程的改革,课堂评价逐渐受到重视,但常常将课堂评价局限于课堂中教师使用的评价语,其地位和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彰显。

3.评价主体错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往往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是被教师评价的对象,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这样评价主体单一和错位的做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产生外部动机,没有参与自身的学习评价和反思,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对内部驱动力的产生有消极作用。学习的过程在教师规范下被动进行,对于学习结果,学生往往看重考试中的好分数,主动性差,偏重知识的掌握,思维方式保守狭隘,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积极进步的学习动力。

4.评价方式笼统

有效的评价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而且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改进,提高和增强自信。而在课堂中,教师常常用你很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回答很精彩这样笼统的评价语进行评价,常常用星星,贴纸,加分等简单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方式简单易行,具有操作性,能让课堂顺利进行,但是对于学生在评价中得到的提高,素养形成等,起到的作用很小。这样笼统,不清晰的评价,笔者经过观察发现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关注评价证据的意识淡薄,不能有意识地收集和发现学生问题和情况,评价就不能清晰,细化。二是教师关注学生不够,我校主要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对教材框架,学科大概念,教学目标,流程,教学支架的搭建等,都不能做到随取随用,他们更关注教学过程本身,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就流于形式,评价的目的更倾向于让课堂顺利的进行下去。三是课堂评价的证据收集工具不明,教师没有评价支架可用。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开发有效的,实用的评价工具,旨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5.评价时间不均

什么时候评价?”“每次评价要用多长时间?在笔者撰写本论文之前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堂常态课没有做小结和评价,一是因为教师意识不足,二是因为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三是因为评价被当成了附属品。长时间不评价或偶尔评价,让学生没有小结与反思,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留足小结和评价时间非常有必要。

  1. 评价反馈不足

在课堂评价实践中,讲求教-学-评一致性,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尽管许多研究已证实了评价反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但课堂评价中,教师的有效反馈依然很少。教师更多的提供分数,知识掌握相关的反馈,学生的进步看得见,但很少表现为思维的生长,创新能力的提高。反馈非常重要,但低效,不能促进学生深度进步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反馈者缺少对学生过程性表现的反馈意识;二是反馈者没有实时抓住学生的问题和优秀表现,进行适时反馈;三是反馈的主体缺失,反馈的作用是促进学习者进步,自我反馈,小组反馈,教师反馈,家长反馈,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反馈会更加有效。

二、课堂评价实施策略

202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学习方法、知识理解、学习困难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清晰的知道学生在哪里,做得怎么样,去向哪里,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课堂评价实施策略。

1.制定评价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目标的设计与实现,在进行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在针对评价目标进行等级划分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例如在《月球-地球的卫星》这堂课中,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从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课堂习惯这几个方面设定评价目标。根据目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评价点,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好的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构造。

2.建立三维一体的评价方式

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评价形式,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每个维度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不一。学生自评的目标在于进一步督促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加强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小组互评则是通过结合课程内容以小组内部为单位进行组内评价,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督促,互相提高;教师点评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客观、全面的评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进和反思,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和真实的评价。

3.反馈评价结果

要想有效地促进学习,反馈应置于核心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是使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中有效的反馈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的对错,或者向他们提供十分模糊 宽泛的建议,而是详细的具体的给他们提供有益的线索,指明需要改进的方向。此外。不同主体对被反馈者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需要以评价指标和表现为依据,将学生资料信息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确定学生资料表现水平的等级,这样可以使得评价结果的指向更为明确,呈现方式也更为直观。但教师并不是唯一给学生提供反馈的人,学生同伴也可以提供反馈帮助他人改进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评得到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赵士果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

[2] 褚倩倩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

[3] 张志红 . 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现实问题、理念引导及实施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2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