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王红梅

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  361009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起点,学生将要接触一个广阔并且有趣的数学世界。在小学数学的世界中,既有抽象的几何知识,也有复杂烦琐的方程知识,这些不同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灵活地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要从整合知识联系,深化连接拓展,优化知识关联,关注知识循环,强化实践应用等环节入手,帮助学生从单一、分散的知识学习,逐步走向知识、思维、经验、方式结构化,建构有效的结构化思维模型,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结构化教学,能够将繁杂的数学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立体的、丰富的知识结构框架,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都有着关键的、积极的影响。结构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策略去实施[1]。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建立结构化数学课堂,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作铺垫。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着重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获取知识,在面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教师也是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遗忘,最终没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开展结构化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在结构化的课堂中,教师统筹安排学生学习的进度,合理地划分学生的学习时间,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教师都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探索知识。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其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提高学习难度。教师在开展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的布局特点,并针对以往学生边学边忘的实际问题,设法一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一边让学生自主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构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思维的成长以及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点的布局为线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每一部分的知识,再结合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延伸,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优化知识关联,加速本质感悟

教师只有进一步优化知识之间的关联,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不知不觉地整合分块的知识点,进而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加速数学本质感悟,同时也使得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逐步提升。

在此选取“圆的认识”教学片段,简略地探讨优化知识关联,加速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感悟的过程。

师:之前安排了大家改装直尺,结果如何?请用你改装的直尺去画一个圆。

生1:我的直尺上有很多小孔,我用一个图钉穿过一个小孔固定好直尺,在另一个小孔固定好铅笔,用铅笔画一圈,能得到一个圆。

生2:我发现只要图钉不动,画出的圆的圆心都在一个点上。铅笔的位置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影响着直径的长度。

生3:这个画法与圆规是一样的,先固定好圆心,再调整好半径,旋转一圈得到一个圆[3]

生4:无论用什么工具画圆,圆都有圆心、半径和直径。

生5:圆心确定了,圆所在位置就确定了。半径、圆的大小也就确定了。

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获得圆,用改造的直尺来画圆等实践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悟出“圆不是直线图形,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圆有大小,这个与圆的半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圆心能够决定圆在哪里,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利用正方形纸片得到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圆的大小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明白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圆却有很多条对称轴。经过对折痕的测量,或是同组成员之间的比较,学生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且都是相等,进而推断出圆的直径都是相等的。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比较与分析中发现正方形对称轴的交点在正方形中心,圆也是同样的,对称轴相交于圆心。自此,学生不再是单一学习圆,而是综合性地探究,使得圆的各部分知识形成有机关联,学生对圆的各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能进一步领悟圆的概念和圆的本质。

(二)利用知识的联系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本身具有联系性和延续性,低年级知识是高年级知识的基础,而高年级知识兼并低年级知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联系性,在课堂上加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梳理新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由此,学生能够建立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浅入深地理解掌握每一部分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因为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所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笔者在给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哪种形状,接着给学生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再给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应的联系。笔者提出问题:“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学生找到长方形知识与长方体知识的联系,发现“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因此可以分别算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分别算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笔者通过结构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更好地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得。在开展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当中获得新的感悟。

例如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前,教师为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可拆装的长方体学具。活动中,教师根据这个学具依次提出数学问题:(1)如果这个学具是你送给同学的礼物,现在要给礼物做一个精美的包装,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不计算损耗)?(2)如果这个学具是一个无盖鱼缸,请你计算这个鱼缸的表面积。(3)如果这个学具是一节烟囱的模型,你能计算出这节烟囱的表面积吗?对于问题(1),学生需要动手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并计算;对于问题(2),学生需要去除学具的上面,再计算剩下五个面的面积之和;对于问题(3),学生需要拆掉上下两个面后再去计算剩下四个面的面积之和。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适时在教学过程当中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有新的理解,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有趣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构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定制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一切从学生出发,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闫雯雯.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1(11):63-64.

[2]唐伟.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4):32.

[3]周海荣.结构化教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支撑[J].江西教育,2021(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