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为减轻患者化疗期间毒副作用,提升其安全性和舒适度,分析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进行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性、化疗毒副作用比较,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舒适度等指标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化疗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及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瘤化疗病人实施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可缓解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智谋水平。
关键词:目标激励性系统;淋巴瘤;护理
引言
淋巴瘤的临床医学名称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中常见单克隆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2种类型。现阶段,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目前,国内外关于智谋理论的应用研究显示,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可以促进护患关系,帮助病人从正确认识疾病到正确认识自己,改变不良情绪,整合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1~69岁,平均(53.0±8.9)岁;疾病类型:霍奇金淋巴瘤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22~70岁,平均(52.4±10.6)岁;疾病类型:霍奇金淋巴瘤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淋巴瘤诊断标准;符合化疗指征者;半年内病情稳定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入组。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疾病者;化疗禁忌证及不耐受者;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疾病者。研究符合伦理标准,经医院批准、监督。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
熟悉环境:了解病人入院化疗的心理状态,在入院时对病人介绍环境、病友、专业的团队,让病人对住院环境有所了解。提高认知:了解病人对淋巴瘤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的认知,引导病人对病情的正确认识,并让病人熟知治疗方案。走出误区:了解病人对化疗治疗的态度,引导病人知晓化疗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引导病人走出“因化疗副作用而否定化疗作用”的误区。情绪和睡眠调节:在非休息时间,可在病房内播放相声、小品等搞笑节目,转移病人注意力;教会病人随着音乐呼吸和放松,并在每晚休息前播放舒缓轻音乐,定时30min自动关闭。团体心理辅导:每周1次,每次30min,住院期间实施3次,6~10例病人为1组。智谋团成员采用冥想方法,引导病人想象出院后的生活、想象坚持治疗后身体好转的生活状态,帮助病人放松身心、重塑自身行为,提高对生活的希望和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由研究小组就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化疗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几方面护理质量进行评估;(2)护理安全性:统计责任差错、技术缺陷、护理意外、护理错漏事件发生率;(3)化疗毒副作用:统计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静脉炎、神经性反应发生率;(4)生活质量及舒适度:生活质量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舒适度以Kolcaba为基础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化疗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护理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安全性比较[n(%)]
2.3两组化疗毒副作用比较
观察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毒副作用比较[n(%)]
2.4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及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及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SF-36及GCQ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系统遍布全身,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其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其中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扩散或直至杀伤癌细胞,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由于化疗会伴随病人整个病程,大多数病人对化疗有恐惧感,导致在化疗第4次左右时彻底放弃治疗。化疗不仅对癌细胞有效,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细胞,所以,在化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肠胃不适、头晕目眩、皮肤变化、黏膜受损、头发脱落等副作用。病人因副作用会对化疗产生排斥,并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病人使用网络等社交媒介时更倾向于获取一些如“十个化疗九个死”等负面信息,从而产生悲哀,对生存的希望水平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淋巴瘤化疗病人中有着重要意义。智谋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可通过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寻求社会关系帮助解决文题的能力,来有效应对压力事件,引导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应用智能理论可以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淋巴瘤化疗病人实施目标激励性系统化护理方案,能显著缓解病人负面情绪,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智谋水平,对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探索智谋水平在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化疗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赫洋,裘惠玲.医护一体化在血液科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2):224-225.
[2]孙泉,张荣.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243.
[3]连琴,林秋英,余甫琴.流程化护理对DLBCL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4-6.
[4]罗少丽,伍勇,张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01):87-89.
[5]郭丽贞,洪冬妮.临终护理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5):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