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302198808124734
摘要:汽轮机高压缸首级疏水管段(靠近节流孔板处)发现焊缝缺陷,将高压缸两侧下进汽室疏水管整根割下,对弯管和节流孔件两端焊缝等处分割后,发现两根管线都有减薄迹象,弯管段壁面减薄明显,节流元件附近腐蚀减薄严重,本文结合运行工况、管壁减薄、断口宏微观、流场模拟分析。确认管线泄漏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冲刷腐蚀 减薄穿孔 流场模拟
汽轮机高压缸首级疏水管段(靠近节流孔板处)在运行时发现焊缝缺陷,后发现两根管线都有减薄迹象,弯管段壁面减薄明显,节流元件附近腐蚀减薄严重。
该汽轮机高加疏水管线上游温度为216℃,压力为1.95MPa;孔板下游温度为167℃,压力为0.64Mpa。疏水管道材料为ASME106B,尺寸为1in,壁厚80H(约4.5mm),沿节流孔板分成两段管道,其中一段管道有两个90°弯,另一段管道有一个90°弯和一个U型弯,节流孔板与管道采用承插焊,管道采用冷弯,无热处理要求。
2.1 管壁减薄分析
为得到管线的壁厚减薄情况,采用无损的方式对弯头及周边管壁进行测厚,周向测8个点,轴向步长为10mm。将所测数据按照色阶进行排列,采用三色刻度,中值(名义壁厚的87.5%),大于中值和小于中值。再分别以管道的周向及轴向为XY轴、所测点的壁厚值为Z轴,画出管道壁厚的三维图。其中孔板下游至弯头下游的管段,这两根管段减薄最严重,见图1-1。最薄处在孔板下游,仅为2mm(原始壁厚约4.5mm),弯头位置也发生了减薄,厚度约为3.8mm;孔板下游及弯头部位均发生了严重的减薄,孔板下游已发生穿孔,弯头位置最小厚度为0.7mm。其余10个弯头的壁厚减薄较轻,最薄处为4.0mm,。
图1-1弯头壁厚分布图
2.2 宏观形貌分析
对减薄较严重的管段进行取样,采用三维体式显微镜观察其宏观形貌。
2.2.1 1管段
1管段减薄严重的区域在孔板下游位置,减薄发生在管道内壁。孔板下游位置放大20倍的腐蚀形貌,孔板下游内表面呈灰色,夹杂着部分黄色和红褐色的腐蚀产物,表面腐蚀形貌部分呈橘皮状,其余部分表面呈平滑的沟槽状,在200倍体式下,表面有波浪纹或海滩状形貌。纵向切剖面显示,该处管壁发生了较严重的减薄。
2.2.2 2管段
2管段为孔板下游至第一个弯头下游位置,从上述测厚结果可以看出,孔板下游和第一个弯头位置均发生了较严重的减薄。孔板下游位置已经发生了腐蚀穿孔,穿孔部位附近内表面布满了红褐色的腐蚀产物,总体腐蚀减薄形貌呈河流状。
1管段弯头位置内表面的腐蚀形貌,其内表面主要呈灰色,部分位置出现黄色和红褐色的腐蚀产物,表面形貌为光滑的沟槽状,放大后可见表面形貌为波浪纹或海滩状。
2.3 微观形貌分析
选取减薄较严重的1管段和2管段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其200倍下内表面呈橘皮状,1000倍下可见外层氧化膜不完整。该管段外层氧化膜很稀疏,仅能看到少量的外层氧化物颗粒,高倍下内层氧化膜有被流体冲破的痕迹。
2.4 材质分析
2.4.1 金相分析
选取减薄较严重的1管道孔板下游、1管段孔板下游和1管段弯头位置处取样进行金相组织、夹杂及晶粒度分析,检测设备为Axiovert 200 MAT金相显微镜,选用4%硝酸酒精溶液作为缓蚀剂。检测标准分别为《GB/T 13299-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和《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其金相和夹杂分析三个位置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等级为9级,夹杂物等级为D0.5。
2.4.2 成分分析
管道材质为碳钢,牌号为ASME106B(相当于国内的20#钢)。参考标准《ASME A106 高温用无缝碳钢公称管》。在6根管道上分别钻屑取样进行成分分析,每份重量约10克。钻屑前先用砂轮打磨掉试样表面的氧化物等,钻屑过程中保证试样的发热量尽可能小。成分分析按照《GB/T 20123-2006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和《CSM 07 03 94 01-2003合金钢-锰、磷、铬、镍、钼、铜、钒、钴、钛、铝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分析仪器为CS-902G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OPTIMA 2100DV型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分析结果见表1-1,其化学成分符合标准ASME A106的要求。
表1-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C | Si | Mn | P | S | Cr | Ni | Mo | |
UA | 0.22 | 0.24 | 0.39 | 0.017 | 0.003 | 0.048 | 0.031 | <0.010 |
UB | 0.20 | 0.24 | 0.39 | 0.016 | 0.003 | 0.045 | 0.030 | 0.012 |
UC | 0.20 | 0.23 | 0.36 | 0.016 | 0.003 | 0.047 | 0.026 | 0.014 |
DA | 0.22 | 0.24 | 0.38 | 0.017 | 0.003 | 0.050 | 0.030 | <0.010 |
DB | 0.21 | 0.24 | 0.38 | 0.016 | 0.003 | 0.046 | 0.030 | 0.014 |
DC | 0.21 | 0.24 | 0.37 | 0.016 | 0.003 | 0.046 | 0.030 | <0.010 |
ASME A106 | ≤ 0.25 | ≥ 0.10 | 0.27~ 0.93 | ≤ 0.035 | ≤ 0.035 |
2.4.3 硬度分析
对上述减薄较严重的三处样品截面进行硬度检查,结果见表1-2。从表上可见,所检管段硬度均值约为130HV~160HV。
表1-2 减薄位置管道材质硬度检测结果
UB1孔板下游 | DB1孔板下游 | DB1弯头 | ||||
内壁 | 143 | 137 | 145 | 153 | 131 | 132 |
外壁 | 159 | 162 | 146 | 140 | 138 | 128 |
2.5 流场模拟分析
通过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按照实际尺寸对失效管段进行建模,为简化分析,此处忽略闪蒸模型,对三维管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代入初始条件,进行迭代计算后得到管道内部的流速分布图(由于实际疏水量未知,此处流速只做定性分析)。计算后得知靠近节流孔板的下游位置的流速较高。同时节流孔板下游第一个弯头外弯位置也出现了高流速区域。
3、综合分析
采用超声测厚的方式对失效的疏水管线进行壁厚检查,结果显示1和2管段减薄较严重。采用宏微观分析、材质分析和流场模拟等手段对1和2管段进行综合分析。
1管段孔板下游位置已经减薄至穿孔,弯头外弯位置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减薄,1管段孔板下游位置减薄较严重。该管段材料牌号为ASME106B,经湿法和碳硫分析确认其成分符合标准要求,所检测管段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为9级,夹杂D0.5,满足标准要求。
从宏微观形貌分析可见,1管段减薄较严重的表面呈平滑沟槽状形貌,微观下呈波纹状或海滩状,表层氧化膜几乎已经不存在,内层氧化膜破裂,是典型的冲刷腐蚀形貌;其余减薄区域有橘皮状FAC形貌,该管道材料Cr含量非常低,是FAC敏感管线(Cr含量<0.2%为FAC敏感管线)。
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由于节流孔板偏心设计(节流孔板外圈与管道内壁相切),液态疏水流过节流孔板,由于压降部分疏水会闪蒸成蒸汽,形成高流速的气液两相介质,对靠近节流孔板的位置产生冲刷图1-3;另外,在弯头位置,由于气液两相介质中液相的比重较大,在高流速下,会直接冲击弯头外侧,对弯头造成冲刷腐蚀减薄。该管道壁厚约为4.5mm,至穿孔失效时已使用10年时间,可知其年减薄量约为0.45mm/y。
图1-3 弯头位置的冲刷
根据ASME B31.1 Power Piping 104.1 Straight pipe章节(或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直管的最小壁厚由公式(1)或(2)决定。
(1)
(2)
其中D为管子外径,mm;E为纵向焊缝系数(对于无缝管,取1.0,对于电阻焊接管,取0.85);Y为温度系数,对于温度小于482℃以下的铁基材料,取0.4;S为材料的许用应力,A106B取近似值137MPa;A为考虑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mm。此处仅计算管道在冲刷减薄后能承受系统压力的最小壁厚值,A值不考虑。计算求得在1.95MPa压力下管道的最小承压壁厚为0.17mm,在0.64MPa下最小承压壁厚为0.06mm。
4、结论
1、该疏水管线发生了减薄穿孔,年减薄量最大值约为0.45mm/y;
2、该疏水管线的成分、组织等均满足标准要求;
3、通过上述分析,该疏水管线减薄穿孔的主要原因为冲刷腐蚀;
4、由于管线材质的Cr含量较低,FAC也是管道减薄原因之一;
5、优化节流孔板设计,降低管道发生冲蚀的可能性;
6、在节流孔板下游增大管径或选用更耐冲刷腐蚀的材料。
参考文献
1.陆世英,张德康,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2.杨武等,金属的局部腐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3.朱娟张,乔斌,陈宇,张昭,张鉴清,曹楚南,冲刷腐蚀的研究现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4
4.李洋,曾祥国,肖雨果,黄了,陈成,气液两相流在油气弯管处冲刷腐蚀的数值模拟,石油机械,2015
5.蔡峰,柳伟,樊学华,路民旭,流体喷射条件下金属材料冲刷腐蚀的研究进展,摩擦学学报,2011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