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探究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陈丽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技师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教育被誉为国之重器,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而素质教育则是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的关键。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支持。本文将探究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如何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探索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素质教育;实施能力;职业院校

一、模块化教学的定义

模块化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及考核内容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整个学习的灵活度(如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学习成绩互认等)。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开发教学模块,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和效益性高等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模块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模块化教学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将课本和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岗位实践和应用中,紧密追踪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培养岗位急需的懂技术、精操作、会创新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进行完整的重建。具体表现:一是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四是更灵活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节约了师资建设成本;五是积极推动应用能力提升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模块化教学实践应该用途径

1、模块化课程,彰显教学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是优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资源配置、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初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兼具升学与就业属性,专业基础课兼具培育受教育者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与作为升学考核依据的二重属性。其中关键为专业基础课如何耦合知识技能培育与升学考核依据的二重属性。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就是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就是要落实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应以技术知识为核心,清其内涵与外延;在结构上,应由“存储知识的结构”转向“应用知识的结构”;在教材上,应关注知识与行动的二重属性,即在任务引导下有目的地自我建构。

2、将教学知识模块化,确立行动导向

当前,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不断涌现,知识迭代速度日益加快, “先存储后应用”的观念已经难以适应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诉求。那么,个体是否转向“生成”即应用知识的结构获得知识?事实上,耦合理论知识与默会知识需要过程与方法,而理论知识与默会知识、过程与方法仅仅作为背景“潜伏”于个体之中,需要行动予以“激活”。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目前面临的“内容与岗位脱节” “理论性强” “抽象认知”等问题,也将在行动的框架下获得回应。因而,专业基础课需要从静态的间接经验复制转向动态的直接经验生成,在情境中生成,在任务中建构,通过多次学习获得“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思维。

3、教学形式模块化,培养学习思维

模块化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了使模块化教学更高效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将教学方式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教学内容对应为线上教学模块和线下教学模块。对于线下教学模块,主要通过学校和企业协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职业院校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支持基本理论与实操课堂教学,例如一体化实验室、仿真实训场地等。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接轨,企业要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场地和先进的设备,融合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模块教学,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规范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前瞻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线上教学模块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业余时间,通过校园网络数字化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来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德育教育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德育教育需与学生的专业课进行融合开展。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密切与专业课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协调,侧重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侧重从工匠精神、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等方面出发,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起来,促进中职学生的综合发展。要立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并强化职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职业责任与使命,服务于群众,为社会做出贡献。结合职业素养提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还要借助另一个模块的力量,即教务处、学生科、团委、学生会、文学社等学生管理部门和社团,这一模块适时协调沟通,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处在成长期的中职学生渴望获得认可、自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等问题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

5、教学评价模块化,提供改革支撑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检验模块化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依据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是模块化教学评价的核心。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形成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小组他评等多方评价机制,将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模块,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为出勤率及课堂互动频次,占课程总评分的40%,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定。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为各个项目模块的完成情况,占课程总评分的60%,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常以项目报告的形式展现,由教师和学习小组各占比50%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共同评定,既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又提升了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为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突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知识为突破点来提高教学成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向岗位技能有效转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岗位为逻辑起点,以职业核心技能输出为导向,重点在于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时,首先需对专业对口的岗位群及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总之,育人同育花木一样,必须要明确其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也就是说要实现因材施教。基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素质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出发,要对模块化目标进行科学设置,构建模块化素质教育体系,从多种途径入手实施模块化教育活动,从而全面提升中职模块化素质教育水平,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杨瑞麒.国际视野下1+X证书制度的审视——基于对英德两国职业教育模块化实践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2)

[2]严舒.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德育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2(01)

[3]方绪军;王屹;陈业淼.新时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分析、现实挑战与时代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