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源于秦汉,昌盛于唐宋时期。早时也称靛蓝花布,因以天然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又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至今,蓝印花布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
蓝印花布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劳动者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可以说蓝印花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也代表了我们项目组这项研究的初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出现在人们面前,为首饰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蓝印花布元素作为一种非遗的标志,将蓝印花布元素应用于首饰设计中,可以打造出更为多元化的首饰。所谓传承,不是简单地嘴上说说,而要切身行动起来,知行合一。
蓝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瑰宝,为何现今的人很少在生活中穿着、使用了呢?因素固然很多。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践行和分享,不但期望在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践行,像古人一样天人合一尊道而贵德的生活,更是需要把“物”做好,以物载道,以物弘道。我们始终都在寻求设计和生活方式达成、意识形态回归之间的最适合的关联和呈现、表达。
在首饰上设计结合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设计创新。随着信息的日益发达,文创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非遗文化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非遗文化蓝印花布也正因此面临失传。以蝴蝶元素为主题,名为“破茧成蝶,涅槃重生”的首饰系列,使蓝印花布文化能够进入大众的视野,像蝴蝶一样破茧成蝶,涅槃重生,融合现代设计和东方文化,赋予蓝印花布新的时代感,让这曾经传统的布料以新的形态回归我们的生活。深邃的蓝与纯净的白,在看似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香的纹样,质朴素雅、自在美丽,感受那白胚净瓶上绽放千年的一抹前世的青花。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蓝印花布的了解甚少,在产品上的应用大多在家居用品、服饰、纪念物品等方面,现阶段在传统消费市场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并不能满足消费大众对审美的要求,存在外观单一,产品类型少,审美不符合现代时尚的问题,所以蓝印花布的文创产品基本属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国内蓝印花布文创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国外,2012年的日本曾经掀起过一股对蓝印花布的热衷,创建了一个品牌BUAISOU专门使用蓝印花布作为原材料设计产品,并且与许多日潮品牌进行联名。但随着审美的变化蓝印花布又逐渐被大众遗忘。综上所述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且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蓝印花布元素在首饰设计中运用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首先是为蓝印花布文化传承指明新方向。在文创产品中加入蓝印花纹印文化,将抽象的文化通过文创产品为载体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使蓝印花纹印能够更好的传承发展;其次为现代首饰设计提出设计新思路。在原材料上提供了一个新材料——蓝印花布,其次将现代首饰所具有的科技感时尚感和蓝印花布文化相结合,融古典与时尚为一体的新理念,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文化体验。蓝印花布一种中国传统的布艺文化通过产品的方式走向大众视野,给消费者一种新的文化体验,一种带着中国自身古典韵味与女性之美的文化,与西方百花齐放、时尚高调文化截然不同的,完完全全属于中国自己的高贵典雅,充满勃勃生机的蓝印花布文化。
本次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蓝印花布的相关文献了解蓝印花布的历史、制作、以及花纹等等,总结出能够代表其文化内涵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接着采用市场调研法,调查文创产品现状和蓝印花布相关文创产品,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然后采用分析案例法,总结其设计手法,得出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文化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再赋予产品实际的功能的设计方法。最后采用用户调研法,接着进行深入访谈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向他们了解他们在使用文创产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会回购的成功的产品案例,并倾听他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诉求,最后总结访谈所得到的信息,得出目前文创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的需求。
如今在蓝印花布上绘制小动物及山水人物等等方面进行创新运用;在色彩搭配上更是别出心裁……现在人们已经把原来传统染制好的各种图案都融入到作品中来!既美观大方实用且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是蓝印花布工艺的特点之一;其次在创新研发工艺和产品设计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形成一种产业链条产品体系。让人们感受到蓝印花布这种民族艺术魅力地同时,也让蓝印花布走出了国门,面向了世界。
综上所述,当代首饰新材料实践的研究是首饰设计中不容忽视的,我们要怀揣着对民族文化的深邃热忱,凝聚在一起,精心守护非遗文化,开启创新,万象更新!
项目基金:此项研究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蓝印花布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研究》(项目编号:S202210101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婕(2000- ),女,学生,衡水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燕嘉莉(2001- ),女,学生,衡水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罗宇(2000- ),女,学生,衡水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