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430425197501013717
2身份证号:430425198108260062
摘要: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4%,处于世界前列,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也有明显提升。在当前林业发展中,病虫害问题受到充分重视,认真分析林业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总结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其对林业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是现阶段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及防控方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诱因;防控方法
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人们的“两山”理念逐步增强,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寻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发展之路,旨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已有一些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在林产品中采用了无公害防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幼苗的抗病抗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幼树的有害作用,减少了对幼树的伤害。同时,该项技术还可以降低对相关工作的经费、财力、物力的消耗,使其在短期内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不会对森林的生态健康造成损害,有利于森林生产的平稳、有效,大力发展林业,切实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1.1防治方法不合理
在林业生产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出现病虫害,或加强病虫害的危害性,比如所用的防治措施缺乏合理性,就可能导致森林中发生病虫害。在林木的正常生长中,有很多种类型病虫害,都会造成侵害,而且不同种类的危害特性和生活习性,也存在明显不同。所以,在进行防治时,要对具体种类,和产生的危害性进行明确。树木的生长中,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病虫害种类,所以在病症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此类现象,必须保证防治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很多地区发展林业时,在具体的方式中,没有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落实,也没有对发生实情充分掌握,导致制定的防治方案缺乏针对性,甚至面对不同的种类,依然利用固定模式操作,在不合理的防治下,导致森林中病虫害更加猖獗,无法将防治效果提高,使林木遭受严重损害,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严重的负担。
1.2防治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成果还不明显,有些基本的管理工作还不能很好地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加大了林业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资力度,但从当前的综合防治形势来看,防治技术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严重影响了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工作。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通常只有在发生了相应的疾病或病虫害后才会采取措施,防治比较迟缓。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的林业主管单位设备陈腐,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及时地发现新的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当监测到病虫害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资源,一些管理者很难分辨出当前技术的共性和差异性,导致病虫害的控制出现了技术上的偏差和使用上的失误,难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常规控制技术已很难对局部演化的病虫害进行控制,必须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来控制,加大了工作的难度[1]。
2林业病虫害防控方法
2.1建设人工混交林
建设人工混交林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区域内树种类型,解决树种单一的问题,进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林业种植过程中,树种的丰富不完全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混交林建设必须建立在现有树种的基础上。即林业管理者和树木种植人员需要以当前树种为基础,合理配置新树种,使各种类树木均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提升防治效果。除此之外,经济性和成活率的高低也是引入外来优良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延长林区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2低毒农药防治
近几年当地在全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所以在农药的应用上,相比以往更加严格。传统一些高毒、高污染的农药逐渐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低毒类药物。这些低毒药物更加符合环保要求,而且也能发挥出防治效果,在应用后能短时间见效,所以在整体防治中,是一种重要措施且占据重要地位,具有的较高的应用率。通过低毒药物防治时,最终的治理效果,会因为药物的配比而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防治人员要与林业情况结合,清晰了解当地病虫害种类和数量,通过不断试验,最后对药物配比进行确定,以此对整体效果进行保证。对于低毒药物来说,虽然也存在一定毒性,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防治效果,要对防治方式合理选择,比如采用浸种法、喷雾法,或利用土壤处理法等方式。但实际方式中,喷雾和涂抹的方式比较常用,如果发生的规模不大,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将药剂涂抹在树干上[2]。
2.3加强林业生产管理,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容易在短期爆发的特征。准确地对以前的森林病虫害进行准确的分析,设置监控仪器和仪器,把科技投入到生产管理中去。在进行植物检疫之前,要对种苗的危害进行控制,在栽植的时候要明确幼苗的危害,如果有病虫害发生的话,要尽早确定病虫害类型,并对其进行防治。要按照“适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的树木,并把当地的树木作为重点,以降低未知的虫害。优良幼苗的抗病力和抗病力都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4加强林木检疫
林业病虫害防治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特别是要从源头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各个地区的林业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与未来建设需求,认真分析当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病虫害要加强检疫。若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且种类不固定,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林木检疫体系,通过细化各环节内容和检疫方法,使检疫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一旦发现患有病虫害的树苗,需要立刻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借此最大程度地保障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安全[3]。
2.5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有效实施植物病虫害控制的先决条件
森林管理工作涉及诸多方面,而病虫害的控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健全病虫害控制系统,使其与森林防火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各级林业工作人员和护林人员按照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和效果。在造林、造林调查及施工设计中要注意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兼顾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同时要合理地调控速生林的数量,并将其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结合起来,逐渐形成立体、系统、有机的速生林,提高林果、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自然防卫功能,丰富森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均衡性。苗木培育、移植、检疫、化学药剂的使用、病虫害防治、监测、管理等环节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并要强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严禁随意砍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防控病虫害发生,能够让整个林业,实现健康和持续的发展。现阶段在防治病虫害时,整体形势日益严重,为了更好地将防治质量提高,要了解引发病虫害的相关因素,然后明确具体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应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当地的林业部门来说,也要加强自身重视,将防治人员防治意识进行提高,同时不断优化完善预警机制,将动态监测体系建立起来,发现有病虫害迹象后,及时进行监测并隔离处理,避免大面积扩散。
参考文献
[1]邢合龙.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05):128.
[2]魏望.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02):36.
[3]赵桂茹.试论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17,35(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