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刘泳

宜宾市叙州区党校6446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激发经济活力,更要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追求不断攀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如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治理;人居环境;农村

引言

为了达到“五位一体”规划的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努力改善农村社区的环境,是生态建设的基础,也是让农民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以及部分地方的环境破坏现象日益加剧,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仍然落后于城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基础设施的欠缺、道路交通的阻塞、卫生厕所的普及程度较低,这些都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农民环保意识缺乏

自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改善,然而,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仍然相当薄弱。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未能有效推动小农思想的解放,大都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政府和村委会的重要职责,群体生态文化意识不够。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乡村,由于长期接触不良的生活习惯,农民卫生意识明显减弱,对于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缺乏积极性,使得乡村的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支持。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者和孩童,主要靠种植业谋生,收入有限,除了支付日常开支,还需要承担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费用。因此,村民对于改善村庄环境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

(二)农村环境污染较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人居环境管控面临更多挑战。其中,工业废弃物、塑料制品的过度消耗,以及农民分散居住,以及缺乏有效的环保意识,导致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土壤和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农村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缺乏,生活污水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剧,不仅给村庄带来了负面影响,还会损害地下水的清洁度;农村厕所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旱厕依然很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旱厕对农村的空气、土壤、水源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1]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自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与城镇的发展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乡村道路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缺乏规范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当前,农村电力设备仍然落后于时代发展,集中式供水比例仍然偏低,天然气普及率也不高,而且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近年来,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成本高昂,后期管理维护也极具困难,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大幅缩短,而且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这就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地发挥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制

首先,需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行为,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次,农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进程中来,承担起主体职责,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参与机制,采取有利于农民的方式,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提升认知,激发积极性,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变。建立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包括明确的职责划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相互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整体的效果,提升工作效率。

(二)制定科学规划

在当前的管理实践中,需要清晰的确定关键任务,并依据不同的村庄类型制定详尽的规划和执行计划,这样才能够按照顺序进行有序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管理设施的投入,以提高效率。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更先进的措施来改善融资环境,完善多样化的投资和运营机制,并加速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拓展服务领域;同时,要严厉打击非法建筑、非法占地,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促进乡村绿化、公共照明等项目的发展。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开发出更具区域适用性的新技术,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资本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对后续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三)建设现代化生态村

建设现代化生态村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生态和技术等因素,并且需要对农民的生活、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房屋道路进行全面规划。农村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日常生活和农业产出的垃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并建立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2]。必须积极推动旱厕的改造,同时大力宣传沼气池、化粪池的使用,更好地利用有机物。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提高家庭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时,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种植、畜牧、渔业的协调发展。

结论: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尤其是在我国这种农业大国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应该加强顶层规划,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协调,重点关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厕所卫生,积极有效地推动治理工作,使村庄的整体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颜诗萌,刘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9):39-41.

[2]彭道涛.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多元共治研究[D].湖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