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文章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为例,分析了该学校的山海特色与建设的迫切需要,阐述了如何从规划理念、规划方式、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分期建设等方面又好又快地进行规划建设。
关键词:山海校园,高校,快速建设,高质量
引言:在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建成前,揭阳市是全广东省唯一没有本科大学的地级市,为加快提高揭阳市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揭阳市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历时2年时间,学校首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规划到建成落地的壮举,实现了揭阳市人民的本科梦。学校首期可满足5000名本科学生教学、实验、实训和生活的需要,很好地填补了市内无本科大学的空白,同时为揭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1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本文研究的校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粤东新城内,粤东新城是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的核心区,是揭阳对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随着“一城两园”中“两园”的不断发展,理工类人才对园区的支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揭阳市缺乏本科院校,“产、学、研”结构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快速建设本科院校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1.2区位特征分析
从规划上看,粤东新城的城市空间呈“三山入城,四脉通海”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高铁新城组团、科教新城组团和神泉湾旅游组团。项目选址于粤东新城中东侧,在科教新城组团内,北依鳌头山、烟墩山,南望南海,东邻科教大道(省道235),距惠来老城6.5公里、高铁惠来站4.5公里,与高铁、高速、老城、产业园区联系紧密,规划建设潜力大。整个科教新城占地6346亩,是以山海资源为特色,推动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所打造的科教创新集聚组团。其中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占地1972亩,首期占地946亩。
1.3建设条件
场地西北部为鳌头山,西南部为烟墩山,西部为山谷有大片地势较低的基本农田,南面可看到南海,场地内部整体地势较为平缓,自然资源丰富中部存有现状水系,水量充沛,植物以荔枝、苦楝、桉树为主。场地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环抱趋势,水系有自然高差,呈现北坡缓、南坡陡的驳岸形态。场地内部有几处山丘,其中西南角自然山体高度较高,形成场地独特的自然肌理。标高在6米至55米之间,其中高程在20米至30米间的面积占51%,高程30米至40米间的面积占30%,坡度小于10%的面积约占92%,较适宜开发建设。
2规划建设
2.1规划理念
揭阳理工学院整体规划秉承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同时适应现代发展的原则,保留原有山地湖泊和场地丘陵地貌,传承智慧山水格局,延续传统书院的院落式组团布局模式和借鉴国外开放校园规划的新模式,旨在以“新理念、高品质、控投资、快速度”为中心思想建构具有鲜明特色并符合时代精神的高质量理工科应用大学。
2.2高质快速规划建设
2.2.1管控单元模式规划
管控单元是针对法定批准的规划单元,或因城市发展需要,对重要功能区、重大建设项目、民生设施、历史问题、成片开发区等确需深入研究而划定的规划单元。
此次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为重大民生建设项目,因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稳定、土地方面也尚未整备,且校园的建设迫在眉睫,因此校园选择采取了管控单元的模式进行规划。通过构建“单元划定—土地摸查—方案设计—征收补偿—土地整备—土地供应—建设管理”全流程“并联式”工作路径。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规划四大手段,以规划策划为引领,规范征收补偿和土地供应;以土地整备为抓手,指导土地边界重划和产权关系调整;以经济测算为支撑,兼顾土地开发权和城市公共利益;从“找地-整地-策地-供地-管地”全方位进行单元导控,适地化、精细化的解决痛点、堵点、难点,从而高效快速解决了校园的用地问题和规划法定化问题。
2.2.2高效与特色并存的规划设计
规划方面,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三维模型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校园面积需求分析等基础研究,确定校园选址。根据尊重校园场地原有的山丘形态,充分与地形相融合的理念展进行用地规划,不做大面积的土地平整,节省大量填土方的时间。同时通过校园的城市设计,助力验证用地规划的合理性和规划指标的合理性,有效减少控规调整的几率;建筑设计方面,以功能与空间为设计核心,摒除外表面繁缛装饰,使校园整体简洁统一、又不失细节。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和快速建设效果;景观设计方面,同样尊重地形地貌,不作大改动,根据现状水体走向,贯通水系。优化现状绿植,创造生态景观,顺应现状肌理,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空间立体的校园山水景观,同时与建筑相融合协调,让整个校园达到坐山拥水向海的意境。
2.2.3 EPC建设模式
本次校园的建设采取EPC模式,EPC是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简称。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各方的优势,设计、采购、施工的紧密穿插和衔接,较大幅度缩短建设周期。此次能快速优质完成EPC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初步方案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水系与功能、建筑、公共空间相协调的问题,充分夯实初步设计与概算,做到设计单位能够在图纸上充分表达业主需求,为顺利推动EPC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衔接不畅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因设计和施工无法统一所带来的设计变更的风险,大大的缩短了建设工期。
2.2.4分期规划建设思路
学校整体规划结构为“两轴两环,一带四入口”。主要围绕两条轴线和中心湖进行打造,两条轴线分别是贯穿校园南北,展示重要形象界面及仪式的文化礼仪轴;另一条则是与城市水系衔接,形成城市与校园共享的生态景观轴线;中心湖是依托现状水系,打造为活力共享公共空间。功能布局方面,校园以组团为单位合理分布功能区,教学与生活组团紧密联系,通过内环路及漫步活动带串联起各功能区。
针对首期学生入学人数计划,同时考虑到规划弹性,校园不需要一次性建设,分期建设满足近期需求有效加快了校园投入使用的时间。基于近中远期的入学人数计划,学校分为了四期进行建设,利用组团式布局手法,将校园分为五大组团,每个组团均包含宿舍、教学及学院楼功能,形成相对独立又功能完整的区域,满足使用需求,保证每一期校园功能的整体性,又保证校园建设完成后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利用场地原有山体、水体区分不同分区,一期与二、三期以水系为界,二、三期与四期以山体为界,减少下一期建设对之前校园区域的影响,由北向南,层层推进,最终构建完整校园。
3结语
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为研究对象,从如何又快又好的角度对山海校园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如何从规划理念、规划方式、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分期建设思路等方面高质量加快推进校园的建设,可为国内相似的高校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何镜堂、郭卫宏、马明华,校园与山水共生—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规划设计
[2]马立、李丹阳、周典等,“山水校园”概念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商洛学院丹江校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