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人不看单、西医看单不看人哪个更科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中医看人不看单、西医看单不看人哪个更科学

赖道文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新上犹路19号,民族传统中医

要:西医发展史也就几百年,以前是没有的事,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西医就能迅速占领全球医药市场?因为西医之兴起是靠现代化学、现代工业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普通人认为,现代工业革命这么成功,就是靠现代科学知识之转换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这个名词,大神奇了!大科幻了!现代工业所制造出来之宇宙飞船,能登上月球,网络信号,能隔空对话,现代科学能征服天地,如此神奇之科学用到人体医学上去,不是更神奇,更信得过,更靠得住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是一个认识之盲点。因为化学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多用来制造机器,做塑料产品,机器做得再活灵活现,也是机器,不是生命。化学工业生产出来的药品,不是天然药品,不适应生命医学上之运用。若强制用于人类,那就是逆人之天性,反自然规律。中医主张治未病,顺自然,顺天性,人与自然浑为一体,吸收大自然之精华,才能长治久安。故中医之思想体系,是(易经)学说之延续,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如果能掌握其精髓,在治病养生方面,相对于西医来说具有压倒性优势。

中医源于自然,用于自然,合乎天道。中草药生于天地之间,感天地之气化而生,一棵植物之生长周期,一般都要一年,或者几十年至几百年。一年中,植物要经历寒暑交替,北风呼啸,闪电雷鸣,旱涝摧残等严酷自然灾害,若植物没有坚强之抵御能力,那是很难生存的。相反,因植物之顽强生命力,逐渐适应了自然生长环境,经受住了严寒与酷暑,干旱与水涝,也经受住了病毒细菌之侵蚀。因为经过了世态炎凉,植物更加磨炼了自身生存之意志,找到了生存法则,深知为了活下去,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之变化,才不会被淘汰,被湮灭。正因为如此,植物炼就了一身之本领,能自觉做到禀性与天性融为一体,顺应天性之变化,主动吸纳自然界之精华,把不能忍受的自然灾害因素转变成可以接受的生长因子,这对植物的营养积累,自身升华是很有帮助的,经过长年积累,就具备了各自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好比人之特性,各种人的特性能适应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专长,能在社会实践中,可扮演不同的角色,为社会分忧解难,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同的草本植物,因特性各异,进入人体,就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中药的补药,可以起到消除疲劳,滋养躯体,平衡阴阳的作用。疏泄药可以起到发汗解表,化积消癥,消除胀痛,渗利降泻之功。地球上有热极之非洲和寒极之北冰洋。人体也有生热的一面和生寒一面,心肝易生火,脾肾易生寒。正常情况下,寒热两性相互制约,相反相成,并无矛盾发生,相安无事,共同维护着体温之正常运转。一个生命共同体,若受到七情六欲之干扰,以及六淫外感之侵袭,就会发生阴阳两极之变化。寒盛伤阳,易引起脾肾虚寒,致病伤寒。热盛伤阴,易引起心肝火旺,致病温热。热极与寒极均易伤肺,因肺为华盖,内热与内寒都会引起肺部冷热之骤变而产生咳嗽吐痰。

中药除四气五味之外还有一种天然特性,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比如解毒,就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化湿解毒,芳香解毒,辛温解毒,辛凉解毒,以毒攻毒等。其实每一种解毒药都有其本身的天然特性,在草本药中,几乎没有两种药是完成相同的气味和功效,就好比世界上的人一样,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的模样和性格,这就是自然界之神奇之处。但医生治病,从临床症状中,通过辨证论治,可以鉴别出属于何种毒性,可以在解毒之药性范围内,选用不同特性之药物进行治疗,这就是中医之奇特之处。病毒生于体内,西医可以通过显微镜看清病毒类型,得出诊断结果,但西药为什么没有抗病毒之特效呢?往往一个感冒病毒都很难找到特效药。因病毒入体,随着不同的体质,可以产生很多变症,这些千奇百怪之变症,就是病毒之保护伞,不把这些变症消除,就很难把病毒杀死。因此,西药没有哪一种抗病毒药可以应用到不同体质中,直接把病毒杀死。西医有检测手段,但没有应对治疗药物。若是遇上强烈传染病,也束手无策,疲于奔命。中医虽看不到病毒,但能看到症状,病毒侵入人体,会产生不同之症状,只要把症状消除了,病毒失去保护屏障就会全线崩溃。任何病毒侵入人体,在演变进程中,所产生之病症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中医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大纲要。病毒不论属哪一种,从病毒伤害之组织器官所产生之变症入手,中医通过分经主治,就能找到正确之治疗方法。因此,中医中药之灵活性更高,中药之随机配伍性较强。因为事物都在不断运动中,毒病伤人体细胞组织,其破坏性也在不断激进之中,给人体之正常交通造成障碍,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清理,这种针对性对病情来说,就是精准辨证。对选择药物配方来说,就是要通晓药性,和知道选药处方之综合效应。单纯的抗病毒中草药,即使罗列再多,也不一定能把病毒杀掉,因为病毒进入人体,随着不同体质,素体阳气不足之人,病毒就会顺势把阳气先攻陷,阳气受伤之临床表现是恶寒或发热,头痛或背心痛,不能食,食则呕吐,咳嗽,乏力,肢冷,脉浮弦紧或沉滑或沉细无力等,中医采用辛温发汗,温中化饮,温壮元阳,温阳益气之法,则可捣毁病毒之巢穴,使其暴露在白细胞攻击之中,从而起到消灭病毒作用。素体阴气不足之人,病毒就会顺势把阴津烘干,产生高热头痛,口渴引饮,咳嗽吐黄痰,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燥等燥热病症,治宜辛凉解表,清温败毒,润肺化痰等法,即可打掉病毒筑起之屏障,病毒不可怕,怕的是它在体内浇铸的堡垒,在使用中药摧毁病毒堡垒之同时,病毒也就随之而去了。若逢劳动过度,摆极伤肝,病毒就会直入肝脏,损伤肝功能,致使不能疏泄而患肝炎;若呼吸道病毒随呼吸而入,则直伤肺叶,不只是单伤肺之分属地,肺肾相生,肺为水之上源,肺脏被劫,顷刻伤肾,肾主骨,病毒乘虚而入,直伤骨髓造血干细胞,血红蛋来源于骨髓造血系统,血红蛋迅速减少,肺所呼吸之氧气不能经过血红蛋转运至肢体器官组识,则全身缺氧而严重乏力。病毒之毒性有轻重,故致病有缓急,病毒重者伤内脏,病毒轻者伤内脏之分管区域。从此分析可知,病毒伤人,不一而足,先把容易攻陷的薄弱地带拿下,避实就虚,循序渐进,其行径路线是没有规律的,其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是无限定的,能大能小。中医治病,能准确抓住病机,极大限度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发挥白细胞之吞噬能力,再结合具体病情,对热、胀、痛、痰、瘀、水等病症,根据性质,采用疏泄之法,以捣毁病毒之巢穴,使病毒随废弃物排出体外。因为中医能抓住病机,随证调整处方,左右逢源,见机行事,灵活运用中医法则,这就是中医之高明之处,因为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符合病情之发展运动规律。西医所用抗毒抗生药物,是预先设制好了的,是固定不变的,是千遍一律的,没有随机性,不能随着病情之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而采取与病情相对应之治疗策略,这种治疗方法是脱离实际的、是主观专断的、是不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西医之药物类似修理机器之零部件,西医之化验单类似于点当铺,经化验,缺什么,则补什么,多什么,则去除什么,发现病毒细菌,则敢快杀之灭之。这样的理念,看似科学,其实这是现代工业造机器的思维模式,而非生命科学,不适应于生命医学,因为它忘记了,生命医学首先考虑的是生命。现代医学通过影像、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生命之形状,而没有看到生命之性情和喜恶,很多老年人,或年青亏损体质,通过仪器看到的骨骼器官组识细胞都正常,但其生理功能都是不正常的,这就是生命之不足,不足就须要补充,中医用补药,是以调整促进脏腑功能为目地,使其自给自足,而不是直接䃼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激素、生长素。因为只有改善了生命之生存环境,各脏腑之功能才能恢复,生产力才有所提高。西医通过有限化验手段,而得出的结果,是片面的,并不具体全,不能代表病情之变化。还有很多问题是检测不出来的,而且永远也是不可能完善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未来的某一天完善了检测手段,也是不可能提纯那么多化学药品来治疗的。因为人性、生命是不能提纯的、不能分离的。生命是天生的,地球之所有动物是天生自然的,只有男女媾精才能分离生命,提起生命。植物也是天地合化而生的,地球先有植物,后有动物,动物通过采食植物而生长,故从盘古开地,动物就采集了植物之精华,这些植物之精华养育了人体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动物生病时,也就自然而然地须要这些植物来补充治疗,因为生命原于自然,病时也依赖自然之修复。据此观点,西药是化学药品,是异类,只能暂用救急,不宜久服疗伤。因其药品非天生自然,若长期用于生命医学,那是违反自然规律、破坏人类体内生态之非法科学,只有中医中药才合乎天道,顺应自然规律之医学。

要知别中草药之药性,还要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归经主治去探导其天生固有之药性。金银花味甘、性寒,归心经。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尤善败温毒。其形多毛,其气清香,因其寒,归心经,故能泻心经火热,气香能清化温毒,金银花之藤茎叶片无红色、多茸毛,故有宣散透表之性,其花银白,而无红色,故入气分以清热解毒,无凉血作用。其生长在干旱之山坡、河堤,故比较抗旱保水,没有利湿利尿作用。温病高热恶热,口渴引饮,尿短赤,是津亏火旺,热毒炽盛之病证,故用金银花,以清温败毒。突发性手指疔疮肿痛,也是心经火毒之证,非金银花不能败其火毒,因其专入心经,不入它经,为心经气分火毒之要药,此乃天生独子,无它药可代。菊花味甘苦、性寒、气清香,归肺肝经。一般认为其性微寒,我认为其寒性不小,若误用于阳虚寒证,其症必瞬间加重。菊花茎叶不红,花色金黄,气清香,故清肺肝气分热毒,气香能透热出表,生于旱地,无利水湿之功,有清肝明目和保阴之作用,一般不用于湿热病毒,湿热火旺。因其无凉血解毒作用,故不用于疮疡肿毒。肝炎为湿热病毒,往往肝脾同病,故少录用。温病火毒生于心经,而非肝经,就也不常用。因其能平肝明目,散风清热,为治时行风热头痛之要药。其最显著功效是散风清热,而非清热解毒。半边莲味辛性平,归心肺小肠经。其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此物生于阴湿肥沃土壤,故有利湿利尿之功,其花紫白,叶修长而尖,茎柔顺匍匐生长。凡紫色花草多能解毒,如紫草,半枝莲,紫苏,藿香等。半边莲花色紫白,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因其功用是清热利湿解毒,故多用于湿热引发的炎症肿痛,如皮肤外伤发炎肿痛,皮肤疮疡肿痛,湿疹红赤痒痛,蛇伤局部肿痛灼热,肝炎腹水之湿热内蕴,小便黄浊不利者。半边莲味辛,具宣发舒通,散风透表之性,故多用于皮肤炎症性湿热病毒之治疗。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其气味较浓,极具涌泄之性,为常用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要药。主治头面及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病变,清热解毒是其普遍性,凉血消肿是其特殊性。足阳明胃起于鼻,上行眼眶头额,下行口角颈前等部位,故善治头面瘟毒,痄腮,咽部肿痛。此味之特点是凉血消肿,而非利尿消肿、祛湿消肿,故多用于时行瘟毒而少用于湿热生毒之治疗。金银花只入心经,不入胃经,具有较强的清心经气分火毒之功,其凉血消肿,清瘟败毒,治时行温疫之功则逊于板蓝根。垂盆草味甘苦,性凉,入肝胆小肠经。其茎叶肥厚,耐旱,有入肝脏,保阴护肝之功,花色金黄,味苦,故有利胆退黄,清利肝胆湿热之效。其入肝、舒肝作用较强,利胆作用稍逊,故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而少用干厌油、呕吐,发热便秘等病证,因其主要作用是内清内利,且有消散肝脏结节及肿瘤之功,故多用内伤肝经热毒病症,可以久服对肝脏无不良反应,用于皮肤痈肿疮毒也是取其舒肝散结,清热解毒之功。

中医诊病先要了解患者之生活习性,饮食起居,喜怒哀乐,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有利于对整个病情之根源作深入探导。患者因长期饮酒,导致的消化不良,饮食无味,厌油纳差,大便脂肪泻,疲乏无力,人体消瘦,面色黧黑等,多是肝细胞受伤,有转向酒精性肝硬化之征兆。患者因劳动强度大,熬夜过度,必伤肝脏之阴,阴虚生热,热郁生毒,毒伤肝细胞,致疲乏无力,肝郁克脾,脾虚生湿,肝热脾湿,中焦受阻,肝胆失疏,致肝炎发作。急性肝炎多因劳而发,劳伤肝脾,但初起时,标实重于本虚,不必养肝柔肝,不必健脾益气,虽有呕吐,不必消食止呕。初起时虽见肝脾同病,胆胃不和,不必顾及脾胃,直取肝胆,清热利湿,清利肝胆病毒是当务之急,只要肝细胞不受伤害,一切问题就随之而解了。患者因郁怒伤肝,忧思过度,致肝郁不舒,郁而化火,上扰头目,致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燥多梦,小便黄热,脉弦滑数。治宜舒肝解郁,苦寒泻火,清泻肝胆火热,则诸证顿失。肝火旺所导致之头痛目赤,是头部肿胀之特征,肿必有湿,痛必血瘀气滯,口苦烦躁多火,此火宜大寒泻之,此湿宜苦寒燥之,此郁宜辛散疏之,此痛宜行气止之,剧痛必和血,宜养血以和之。多用气味浓重之品以治急证,不必用味淡气薄,渗利湿热之品治之。因暴怒忧郁伤肝所引发之肝火,未伤及脾脏,非肝郁脾湿,故可苦寒泻火。中医诊治疾病,先从宏观上以了解病情,制订战略决策,再从微观上,仔细辨证,制订战术,在不失战略决策之前提下,来讨论战术,则不会离主题大远,避免主观臆断,一切从实际出发,掌握病变规律,确定患病性质,病性与药性息息相通,无太过与不及,药性是自然造就,万年沉淀,病变是病理演变中超出了正常负荷,不能自身调解而暴发的矛盾组合。一组病理矛盾,往往是多层次、多靶点之综合反应。中医用整体思想,辨证论治程序,立法处方,通过君臣佐使选药配方,与病理反应无缝对接,面面具到,故收效如桴鼓之应。

真是:千年中医万年药,人与自然好好学。化学药品逆天道,难合人性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