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适应性课程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适应性课程的探究

李倩倩

江苏省徐州市金龙湖小学    221000

摘要:从幼儿园迈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阶段中的一次关键性转折。儿童能否适应小学生活,不仅影响着日后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还影响着未来的学业发展。因此,助力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当下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小学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性和认知发展规律,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以此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学习需求的课程,加快其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关键词:小学;入学适应性课程;构建

《入学适应指导要点》提出,小学要提高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视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加入一年级教育方略中,教学方式应与学前教育相连接。小学一年级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学校与教师应重视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在实践教学中,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引导儿童自主思考,并借助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其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渐适应从游戏活动教学转向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儿童入学适应性存有的问题

受幼儿园学习模式的影响,当适龄儿童步入小学后,他们将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由于幼儿园的学习通常以游戏为主,而小学则以预习、复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为主,这种差异性致使很多新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很容易降低学习的热情。其次,面对新的环境,部分新生因胆怯、腼腆等因素无法快速的融入到班级中,日常与师生沟通不多,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最后,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主要责任不同,小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进行班级管理、作业批改、教学设计等等,很容易忽视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死板,很容易使儿童产生负担感,以至于他们时常出现不愿意上学、依赖家长等问题。

二、小学入学适应性课程构建策略

(一)运用趣味识字法,激发汉字学习兴趣

为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汉字作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可运用“故事法”来进行识字教学活动,从而引领儿童在故事中自主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其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以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强化其识字能力。

例如,在学习《咕咚》一课时,本文共7个生字,语文教师先筛选了一些生字进行故事编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探索欲。如“家”这个字,教师是这样讲故事的:“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学生在故事听讲中,不仅认知了汉字,还了解到其字形、字义,体会到汉字学习的趣味,增强了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打造生动和谐课堂

生活和语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知识源于生活,更服务着生活”一样,多彩、生动的词语、文字知识既从生活中来,在学习过后,也要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打造生动和谐的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儿童的学习需求,使其对语文产生一种亲密感。同时教师也应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儿童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以此发展其思维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出发提问:元宵节大家吃什么?中秋节大家吃什么?端午节大家吃什么?以此创设了“传统节日和美食”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谈谈包粽子时需要的食材有哪些。学生纷纷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不仅意识到生活和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提高了对本课知识的探索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正是儿童“口语交际”的初始阶段,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需革新教育观念,依据一年级新生的学习情况与年龄特点,不断优化语文课堂内容,鼓励儿童敢说,大方与人交往,以此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交际能力。而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游戏有着极高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年龄喜好来设计游戏内容,并将语文知识、德育内容穿插其中,从而让儿童在游戏情境中学会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礼貌待人,以此塑造其优秀的品格,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综上,在小学入学适应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此减缓变化的坡度,强化衔接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关注儿童身心、生活、学习方面的适应性,发挥出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创设对其友好的、和谐的环境,以此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白学军,杨莹,李馨,李士一,贾绪计.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来自教师的报告[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70-75+94.

[2]邓瑜,操美林,胡利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你好,小贤童”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58-62.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入学适应课程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1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