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统计局 234000
2019-2022年,埇桥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开拓进取、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以保促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呈现出以下发展成果。
一、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成果
四年间,埇桥区生产总值[1]分别完成807.3亿元、844.9亿元、895.3、913.3亿元,总量累计增长106亿元,可比价年均增长速度为5.9%。三次产业结构较稳定,2022年末为10.7:33.6:55.7。四年间,人均GDP[2]分别实现46691、48074、50523、51409元,累计增长4718元。
四年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1亿元、30.3亿元、33亿元、36.4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95亿元、100.1亿元、91.1亿元、94.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6%。
四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53.8亿元、328.9亿元[3]、371.1亿元、375亿元,总量累计增长221.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4%。
四年末,埇桥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分别为1213.3亿元、1323.7亿元、1393.4亿元、1602.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为1033.3亿元、1248.4亿元、1315亿元、1477.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0%,贷款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存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较大。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城乡收入比逐年缩小
四年间,随着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埇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911元、37796元、40971元、42753元,总量累计增长6842元,年均增长速度为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484元、14671元、16247元、17283元,总量累计增长3799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四年城乡收入比分别为2.66、2.58、2.52、2.47,城乡收入比逐年缩小,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城乡商业经济发达,农村消费需求旺盛
从城乡消费增长情况看,2019-2021年三年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65.3、165.9[4]、144.8亿元,总量累计增长79.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88.5、163、226.3亿元,总量累计增长137.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5%,乡村零售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而从2022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来看,城镇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5.3亿元,同比增长2.8%;乡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26.7%,乡村限上零售额增长速度也是大大快于城镇。
从城乡消费结构看,2019-2021年乡村零售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依次为57.5%、49.6%、61%,除2020年受疫情冲击略有波动外,总体占比稳步提升,农村消费需求旺盛。
(三)城乡保障有力,农村居民参保比例上升
从城乡居民保障情况看,四年间,埇桥区全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为90.91万人、90.87万人、90.14万人、90.1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分别为2.98万人、2.53万人、2.4万人、2.4万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分别为87.93万人、88.35万人、87.74万人、87.73万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占比分别达到96.7%、97.2%、97.3%、97.3%,参保比例逐年上升,保障充分。
(四)城乡融合情况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
从公安户籍人口构成情况看,四年来,埇桥区年末总人口数[5]分别为182.1万人、182.8万人、183.1万人、182.8万人。其中,城镇户口人数[6]分别为57.3万人、58.5万人、61.7万人、62.9万人,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1.4%、32%、33.7%、34.4%。城镇化率逐年提升,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进民生福祉,还将带动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和疫情的冲击,四年来埇桥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放缓,城乡发展领域一些保障力度还不够。
(一)工业增长乏力,产业集聚效应不足
2019-2022年,埇桥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1.9%、6.1%、1.5%、5.8%,疫情期间增速逐年放缓。而三家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循环园、宿徐产业园埇桥园、绿色家居产业园)四年间发展不均衡,2019年的宿徐
产业园埇桥园、2020年三家全部、2021年的循环园、2022年的循环园和绿色家居产业园,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当年全区总体水平,未能形成对工业经济的有效拉动合力。产业集聚带领效应不足,一方面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减缓城乡融合的进程。
(二)投资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存在隐忧
四年间,埇桥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2.1%、3.6%、9.6%、9.6%,2022年随着疫情管控结束、建筑业和房地产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技改投资和工业投资结构不优,房地产下行压力大,后备力量不足,行业发展隐忧重重。如同工业经济集聚效应不足,投资的疲软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无法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安居,也将对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财政保障力度不均衡,部分公共服务项目增长慢
四年来,埇桥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年均增长9.0%。而教育支出年均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年均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年均下降11.8%,节能环保支出年均下降12.3%,城乡社区支出年均下降25.2%,住房保障支出年均增长仅0.1%,六项公共服务的增长水平低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利于农业农村发展。
四、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结合埇桥区实际,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筑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石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我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受疫情冲击影响,生产经营情况出现反复波动,经济脆弱性上升,政府及主管部门需高度重视,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增长预期,围绕乡村振兴、强农富农,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二)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
一是不断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大幅放宽重点人群的落户限制。着力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功能优化、品质提升,激发城市活力,更好集聚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发展要素。二是完善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我区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等多种方式,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规划、建筑、园林等设计人员入乡。
(三)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协同发展
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向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的方向迈进。初步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二是协同发展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水平,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不断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
不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村用地保障机制,保证设施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注:[1][2]埇桥区生产总值及人均GDP均为大口径数据。
[3][4]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于市直企业纳入埇桥区统计范围,导致统计口径发生调整,引起总量较大幅度增长。
[5][6]四年年末总人口数及城镇户口人数不包含市管园区。
作者简介:李亚玲 1982.8.4 女 安徽宿州 汉 大学本科 专技十级 宿州市埇桥区统计局 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