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山东 招远 265400)
摘要:产业振兴在“五大振兴”当中排在首位,它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更是解决当下诸多农村问题的基础。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立足品牌优势,积极拓展思路视野,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引领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新局面。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要科学、全面、客观地看待制约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寻找解决之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村产业发展规划要基于现实基础,结合村发展规律,以本村的"业"和"品"为基础,采取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布局,以小米等主导产品为核心,实施产业链系列开发,在三至五年内,实现村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同质发展,突出特色。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市、镇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要求,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向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搞一刀切。通过提供直接补助、奖励性补助、贷款利率优惠和农业机械购买补助等方式来支持农业发展,引导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扩大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补贴标准;进一步改善留才、育才条件,采取不断完善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给他们以经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支持,积极留住人才,引导他们根植于农村。同时,应当重视增强不同政策之间的互补性、协调性以及政策制定执行的针对性和策略性,以改善政策实施效果,并通过简化冗余政策和清理过时政策,提升政策管理效率。
(三)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在新形势下,农业新的趋势方向就是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合法化的土地流转工作程序。要广泛宣传土地集中流转的重要性,打消农民群众的疑虑,鼓励农户在明确土地权属关系的基础上以地换地,以政府补贴流转价格等方式进行适当奖励,以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搞好土地流转服务保障,提供流转价格协商、政策咨询、合同签订、风险评估等服务,使农民免受政策不明带来的各种损失,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对土地流转形式、年限、价格、折股等进行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
二、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在打造全产业链上做文章。做强做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的竞争力。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既能增加经营性收入又能增加工资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所以要针对相对薄弱的环节,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一产做强、二产作优、三产作活。
(一)推进品种培优。坚持按照做精做大的方针,不能一味扩大规模和生产能力,坚持“少而精”“精而强”,虽然不靠规模取胜,但是也必须靠质量、靠特色制胜。要严把质量关、标准关,逐步建立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品质控制标准。在产前,统一产品、统一生产、统一技术;在产中,统一疾病预防、统一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产后,统一时间采购、统一包装、统一产品销售。通过标准生产和精准管理,牢牢把控品质。
(二)延长产业链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是推动产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率。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特色化、优质化、体验化,日益重视营养、绿色、保健等功能。因此,村里的产业发展应顺应消费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突破只能参与最初生产和初加工的限制,要挖掘农产品在食用、使用、康养、文创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可以加快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观光旅游等形式的深度融合。借助小米、美国红枫、七彩山鸡、黄骨鱼等优势资源,使农业与休闲娱乐、体验文化、科普教育等紧密结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吸引城里人到村采摘菜果、耕种除草、养禽垂钓,让城里人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
(三)实现循环发展。优化农村种养结构,进一步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探索循环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式,克服传统牲畜家禽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将废弃物处理与种植业衔接起来,推动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种养,节约生产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品牌价值
(一)开展产品质量追溯。完善“生产记录、信息查询、流向跟踪、责任追究、产品召回”的安全追溯平台,推行一品一码管理,产品统一附码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对种植地址、生产规模、种植者信息、种植时间、收获时间、病虫害预防情况、仓储环境、物流信息等内容进行全程追溯。
(二)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要将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化改造,使得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专业机械、仪器设备等技术运用,运用大数据、在线监测等新技术,远程精准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实现种、管、收、晒等现代化管理。同时,要推行适度规模经营,跳出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思维定式,可先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预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产业利益最大化,避免因过量生产而造成的损失。
(三)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市场化、信息化优势,发展订单农业,签订农产品购买销售合同,根据订单组织安排生产。可以利用新媒体直播、书记带货等形式对农作物和产品进行宣传,并借助平台销售,不断拓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开发了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和对策.张晨强[J].并州智库.2018.04.
[2]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挑战与对策[J]. 青平、李剑、闵师、吴伟荣. 农民日报. 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