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推拿与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中医儿科推拿与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邓朝钰

云南省昭通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 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腹泻使用中医推拿+西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选取64例腹泻小儿作为受试对象,均就诊于我院儿科,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治疗方式不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西医药物+中医小儿推拿,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腹泻小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更快,单日腹泻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应用中医推拿+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发热、腹泻和呕吐症状,加快病情转归。

【关键词】中医儿科推拿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综合疗效

小儿腹泻在儿科临床发病率较高,患儿典型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部分学者认为小儿腹泻与患儿卫生习惯、不洁饮食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1]。相关研究表明,腹泻是造成儿童发育障碍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保证小儿健康成长,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常规西药以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酸碱失衡,补充钙剂和硫酸镁为主,总体疗效有限,加上小儿机体耐受能力较弱,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易威胁患儿健康[2]。文章选取我院儿科64名腹泻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实施中医推拿+西医药物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受试对象共选取64例,均为腹泻小儿,2022年3月-2023年3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6,女16,年龄0.6-5岁,均值(3.11±0.19)岁,腹泻次数4-8,均值(5.12±0.31)次;研究组:男17,女15,年龄0.5-6岁,均值(3.09±0.32)岁,腹泻次数5-9,均值(5.11±0.24)次,对比资料P>0.05。64名小儿均存在腹泻、呕吐、腹泻等症状,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排除患有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的小儿。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小儿服用蒙脱石散(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901,商品名:思密达,规格:3g/袋),口服给药患儿年龄不同剂量应稍作调整,小于1岁每天服用1袋;1~2岁每天服用1~2袋,大于3岁每天最大剂量为3袋,分3次冲服。用法:3g思密达+50mL温水,搅拌溶解后空腹服用,坚持治疗1个疗程(5天)。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脱水情况补充ORS液盐。

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即西医药物+中医小儿推拿,如下:⑴推拿手法止泻点揉龟尾,以肚脐为圆心摩腹,以剑突至肚脐下2/3距离为半径,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摩腹部,每次按摩8分钟,脐周按揉、摩挲皆可;最后推七节骨。⑵大肠经清补推拿:操作者用食指桡侧缘根据小儿腹泻情况来回推拿,调节大肠功能,上推为补,下推为清,每次推拿5~10分钟。⑶补脾经:操作者拇指屈曲,利用拇指第2指节桡侧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患儿脾经进行旋推,每次旋推3~5分钟。⑷足三里按揉:一按三揉共3分钟。⑸捏脊:操作者协助患儿取俯卧位,充分裸露肩脊部,两手握半拳,食指抵于患儿脊背,拳眼向前,与脊背成垂线,利用捏三提一法由患儿龟尾至大椎穴反复捏脊5次,具体操作:操作者两手拇指对准食指前半段,根据小儿耐受程度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牵拉不可间断,同时点压患儿十二脏腑腧穴,直到小儿皮肤潮红可停止。中医推拿还应根据患儿病症对手法和推拿位置进行调整,对于虚证泄泻小儿,逆时针摩腹,上推七节骨,上推大肠经;对于实证泄泻小儿,七节骨下行推拿,顺时针摩腹,下推大肠经,此外,不论虚实皆可补脾经。

1.3观察指标

收集2组腹泻患儿降温、脱水、水电解质纠正、呕吐、排便等体征和症状缓解时间,记录单日腹泻次数、治愈时间和住院总天数,以上述数据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若两组数据结果p小于0.05,则代表2组患者在以上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治疗效果

研究组腹泻小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降温、脱水、电解质纠正、呕吐、排便等时间更短,单日腹泻次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1 治疗效果对比(x±s)

项目

研究组(n=32)

对照组(n=32)

T值

P值

降温时间(d)

1.32±0.54

2.42±0.41

9.1776

0.0000

腹痛消失时间(d)

1.03±0.24

2.33±0.24

21.6667

0.0000

呕吐缓解时间(d)

1.24±0.53

2.61±0.31

12.6219

0.0000

排便正常时间(d)

2.03±0.42

5.62±1.02

18.4103

0.0000

脱水纠正时间(d)

2.68±0.59

3.88±0.62

7.9314

0.0000

电解质紊乱纠正时间(d)

2.36±0.62

3.62±1.02

5.9713

0.0000

治愈时间(d)

7.96±1.49

8.94±1.42

2.6934

0.0091

住院天数(d)

9.34±2.51

12.11±3.48

3.6519

0.0005

腹泻次数(次/d)

1.67±0.37

3.16±0.72

10.4122

0.0000

3.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属“泄泻”范畴,腹泻原因较复杂,主因为脾胃功能失调,中医文献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受伤,则水反成湿,谷反成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婴幼儿脾胃发育不完善,乳食内伤、外感湿邪均可引发泄泻,导致小儿脾胃纳运功能失衡。因而传统中医治疗以调脾胃,恢复气血运行,改善胃肠功能,营养全身为主[3]。基础西医治疗无法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只能缓解小儿胃肠道症状,文章中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药物基础上加中医推拿,通过肢体动作拉近与小儿间距离,消除其陌生感,提高小儿治疗配合度。

中医儿科推拿清补大肠经、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推大肠经,上补,下清,调节大肠功能,清肠道湿邪,固肠涩便。补脾经,调中健脾,疏通气血筋络,强化脾胃功能,缓解由不通引起的腹痛[4]。按揉足三里,足三里被称为长寿穴,用力按揉可消积导泻。上推或下行七节骨,反复推拿形成良性刺激,作用于脊髓深层排便中枢,在此基础上结合摩腹,作用于脐部和大小肠,可化气行水、温运见长,消除浊滞。捏拿膀胱经和督脉,充分发挥调气血、振阳气,强脏腑的功效。文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给腹泻小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施治后患儿发热、脱水、电解质纠正、呕吐、排便等症状消退时间缩短,单日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优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使小儿腹泻病情更快趋于康复[5]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应用中医推拿+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发热、腹泻和呕吐症状,加快病情好转,综合疗效优异。

【参考文献】

[1]赵腾飞,王莲,张东华,林敏莉.推拿贴敷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9):57-60.

[2]周平.中医推拿按摩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175-177.

[3]马燕杰,王晓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2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73+75.

[4]靳松丽,郭莹莹.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03):226-228.

[5]吴小英.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