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化学习具有课标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真实活动中提升实践素养和合作能力。根据项目化学习“四性”和《人文地理》教学的实际,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利于人文地理教学的提质增效。本文主要介绍围绕“区域的变化”展开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经验。
[关键词]双减;项目化学习;人文地理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研员牛学文指出项目化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深入、持续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具有课标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和《人文地理》教学的实际,在真实情境下设计带有驱动性问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能提高人文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下面以《人文地理》下册中综合探究六《区域的变化》为例,介绍围绕“区域的变化”展开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及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一、基于“课标性”构建项目单元知识体系
《区域的变化》涉及到《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4条课标:知道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意义,感悟记录历史、认识社会的时空条件;观察自己所在学校、社区或家乡的变化,评析这种变化的快慢和好坏;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领悟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人文地理》下册的综合探究课,建立在大单元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单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的关系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从而树立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走上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单元教学设计既能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又能将学科具体事实与学科抽象概念之间进行整合与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避免课时教学可能产生的知识碎片化、能力难形成、素养不落地等弊端。因此我们在确定课题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基于课标对单元基础知识进行整理,立足“单元教学”做好融通整合,充分利用教材单元重组拓展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理是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时也为后续的项目实践性活动打下坚实的知识体系基础。
二、创设真实情境驱动项目“实践性”活动
在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再建构后,教师就要基于课标和教材,创设基于学生学情的真实情境,围绕驱动性问题确定项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概念性知识和学科能力,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持续的项目实践性活动。
在《区域的变化》中,课文有星宿海的变化和泗安镇的变化两个资料,但两个资料间的关联性不大且离初中学生生活实践较远,因此难以形成驱动性问题链。基于课标、学情的分析,我创设“探究近10年家乡的变化”为驱动性问题,制定项目学习任务。“探究近10年家乡的变化”项目学习任务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并通过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丰富学习内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与理解。即便于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项目实践性活动注重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参与等素养。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设计项目流程、调查计划等方案。如设计“江山市民访谈”问卷。另一方面,要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活动,学生把所见所闻及活动体会通过调查报告、小论文或作品展示等形式呈现项目成果。
“探究近10年家乡的变化”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从不同途径收集多样的资料。第二步,汇总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如PPT演示、视频制作、宣传展板、项目报告的撰写等。第三步,分组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并有理有据说明研究结果。项目分为近10年家乡“人口的变化”、“资源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其他变化”等子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子项目。
三、前置评价量表实现项目“综合性”评价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研员牛学文指出项目化学习要前置评价标准,要求评价标准的设置要先于项目任务设计,强调“目标—评价—教学”的设计逻辑,区别于传统“目标—教学—评价”的设计逻辑。前置评价量表,使学生在各种评价标准的激励下提高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前置评价量表更加强调基于真实的表现性任务,以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梯度、有价值、可实施的项目综合性评价。
在本项目中每个阶段都制定了一个评价量表来实现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评价量表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是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如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如何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和探究,这些评价是动态的、体验性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会根据评价量表去实施项目的3个流程。通过本项目学习,提高沟通技巧、学会剪辑视频、微信美篇制作等。评价量表能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和修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和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搭建交流平台展示项目“创造性”成果
搭建交流平台进行项目学习成果展示是项目化学习的收官阶段。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的项目成果,并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整理、融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班级间进行成果展示,并组织学生根据项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这既能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融合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PPT、微视频、调查报告、展板等。
左图是姜逸伦和郑茜予两人合作的项目成果,手抄报标题为“江山市近10年PRDE”明确突出,四个版面新颖美观,以江郎山为背景既体现了城市特色,又隐含了绿色发展理念。两人发挥了书法和绘画的特长,完成了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项目化成果。
“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实施项目化学习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课堂提质增效。学生通过走向社会开展合作和交流,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
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黄水妃.《项目学习中评价量表的实践应用》[J].《教育》,2015(05)
[2]谭晓泽.《基于“大观念、大概念、大问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2020(04)
[3]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0(09)
[4]牛学文.《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参考》,20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