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探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

邓仕帝

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事务中心 广东.深圳 518101

摘要: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政府监督管理的角色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和机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

引言: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政府监督管理则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为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和机制经历了不断地演进和改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的管理机制和模式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建立监督机构和实施监督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包括规划阶段的前期审查和准入管理。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标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环境影响、设计方案等进行审查和准入管理,确保项目从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安全基础。其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包括施工阶段的现场监督和检查。政府通过派出专业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政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监督体系,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的机制和框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1.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为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2.健全的组织结构: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监督机构应具备专业的人员和技术能力,能够有效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3.完善的监督程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应包括前期审查、现场监督和检查、竣工验收等程序,确保对建设工程的全程监督。4.信息化管理系统:政府应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监测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5.强化的监督措施:政府应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措施,包括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查和考核,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整改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和企业等多方合作。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推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也要积极配合监督工作,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图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三)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有模式的运作方式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有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通过政府监管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首先,政府监管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监管政策和标准,组织实施监督工作,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监管部门通过发布通知、检查和评估等方式,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其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运作方式包括前期审查、现场监督和检查、竣工验收等环节(如图2.)。政府监管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等不同阶段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在前期审查阶段,政府通过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确保项目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

图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运作方式

二、监督管理机制和模式的缺点

(一)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侧重于项目的前期审查、现场监督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而在整个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对于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并不充分。缺乏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被忽视或延误发现,增加了事故和质量问题的风险。其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监督管理模式中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信息。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模式存在制度上不足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存在不足,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不畅,导致监督管理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明确。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条款和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三、监督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一)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模式及机制

为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的模式及机制,以应对监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首先,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传统的监督模式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前期审查、现场监督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但对于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不足。因此,需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阶段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运营的全程质量和安全控制。其次,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督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实时监测和追踪。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提高监管部门的决策和应对能力。

(二)建设健全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

为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效果,建设健全的法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以确保监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首先,需要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行为,强化监管的依据和执行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有效执行和监督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监管工作中,形成多元化的监管格局。此外,需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信息数据库,可以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信息管理和监督,为监管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强化监督力度和频次

政府监督部门应当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以确保监督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拥有足够的监督人员能够更好地覆盖建设工程项目,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工作。此外,适当提高监督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监督人才,确保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为了提高监督的全面性,监督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监督计划和工作方案,针对建设工程的不同阶段和关键节点,确定监督重点和重要监控指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计划,监督机构可以合理分配监督资源,确保监督工作能够覆盖到各个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除了加强监督的全面性,还应当提高监督的频次。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因此,单一的监督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通过增加监督频次,监督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和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了增强监督的频次,监督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如定期现场检查、抽查抽测、随机抽查等。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和机制对于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政府监督机构应加强监管能力和监督手段,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推行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监督管理模式和机制,我们可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树彬. 探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J]. 城市建筑, 2017(6):1.

[2] 李志伟.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8, 16(2):1.

[3] 黄勇.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4] 陈武云. 政府监督视角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及对策[J]. 建筑与预算, 2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