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住宅质量标准及提高质量标准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8
/ 2

浅论建筑住宅质量标准及提高质量标准的对策

李永俊

黑龙江亚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50027

【摘要】建筑住宅是民生工程,工程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充分体现,所以应在建筑全过程、各环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住宅质量标准。

【关键词】建筑住宅  质量  标准  对策

住有所居,寄托了百姓心中最朴素的小康愿望。住得好不好、房子暖不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直抵人心,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有声。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住房整体建设质量、居住品质与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居室隔音差、厨卫串味和漏水等问题持续困扰百姓的居住生活,甚至影响健康。住房建设所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废物、低利用率持续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一方面在建筑生产全过程中投入量大,消耗在;另一方面建成后投入使用后维护、改造,仍持续消耗资源,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如何全面转变生产建造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低碳节能,达到建筑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经统计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现实中住宅平均寿命确往往不到30、40年,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寿命水平。住宅呈短寿化,与各地方思想认识、利益驱动等社会经济原因有关,也与结构安全质量、建筑老化、居住生活等原因有必然联系。大量未达到使用年限的房屋,设备管线老化、装修耐久性不足,外墙体保温层、装修层脱落,即便新建项目,也大量出现内部拆改,大幅降低建筑使用寿命,同样也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

一、影响建筑住宅质量标准的因素

设计阶段:住宅选址不当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被不断满足,住户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住宅的位置应该交通方便、环境良好、优美和舒适。为了使楼盘快速销售,很多开发商都把住宅的选址瞄准在了市中心的热闹繁华地带和商业街。这些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设施,文化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但城市的交通比较拥堵,噪音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同时缺乏户外活动活动空间,这些都会给居民的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除此之外,由于住房和住宅的密集造成成本过大,住宅价格偏高,导致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发展压力巨大。 我国房价最近几年攀升的很快,开发商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对于房屋建筑设计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使得建筑住宅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用户的体验效果极差,用户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却不能在住宅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方面得到满足。所以,为了长期的目的,开发商应该长远考虑,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而放弃将来更远的发展。所以设计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设计,才可以设计出更优质的住宅,更理想的效果,更舒适的环境,才能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也可以使得开发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施工方面:施工单位通过压低报价的方式,达到中标的目的,中标后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通过使用低廉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或者降低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用等方法,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譬如道路工程,如果使用劣质的粉煤灰或者劣质石子,就会造成道路中石灰含量不足,如果施工设备碾压不足,路面将会由于龟裂而高低不平,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和寿命。缩短施工时间能够降低部分施工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降低工程的质量要求。

质量安全的监管方面:许多地区的建设监管现状,一是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力资源和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监管工作的展开。其次是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问题,部分监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监理行为不规范。再次是建立规范不切实际,譬如监理实施细则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且在监理的实际工作中,没详有细地检查,也缺乏旁站和巡场的措施。

  二、提高建筑住宅质量的对策

(一)设计理念方面

设计突出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作为“人”的各种需求,做到以人为核心,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塑造更优美的室外环境,符合人的生活轨迹。设计师必须有真切的生活体验,敏锐的感受力和强烈的对空间和人性尺度的准确把握,要对使用的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要亲人要持续性和生态原则,向绿色生态住宅方向发展;体现住宅的智能化,为人们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适、可控的人居环境。

(二)提高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涵盖技术、经济和法律等,参与质量管理的施工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奠定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提高施工质量的首要措施就是从“人”抓起,提高参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准入条件,淘汰技术力量薄弱的技术人员,防止连工程基本知识都不懂的人员鱼目混珠。

(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能否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的实施。

   首先是严格选择和使用施工材料。一是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进场的材料要有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符合设计的规范需求;二是进场后,材料要取样重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三是根据设计、施工的实际需求,针对性采购施工材料;四是监理单位要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材料,一定不能使其投入工程。

   其次是施工设备。熟悉工具的操作技能,明确施工工具使用不当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能正常使用的工具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具坚决不使用、不适合的工具坚决不使用,减少和杜绝施工设备的安全事故。

   最后是明确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在施工之前,为质量管理做好准备。事中控制是施工进行过程中,以施工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作为指导性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序和关键技术环境,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方案和措施问题。事后控制是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控制,包括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

 (四)强化工程质量的执法管理

   项目法人作为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监理工程师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对项目进行巡查、拉网式检查和专项检查。

结束语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其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将建筑产品制造成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