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1

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

高海玲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小学  252300  

摘要:

在农村留守儿童依然占比很大。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危及班级管理,危及学校。在近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逐步的尝试并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

班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多年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与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我的青春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异彩!

关键词:

自主管理    责任到人  争星制度  留守儿童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然而要当好这个小主任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尤其是当好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要做好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组建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

每接一届新学生,开学第一课我都会和学生先商定作为班干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比如说要品德好、学习好、有责任心等等。根据同学们的共同商定我一条一条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本班的班干部。班干部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自然会听班干部的。班干部管理起来自然也比较省劲了。

二.管理细化,责任到人 

班委会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给班委会开会强调班级纪律。指导他们分配班级任务:班里有多少人就将教室划分为划分多少块儿,每人准备一块儿抹布负责一块地方的卫生,班长做好分工记录。每天打扫,这样教室里每天都是清新的。对于室外卫生区操场是一大难题。因为操场上有棵绒花树:春风折幼枝,夏雨摘枯花,秋风扫落叶,冬雪盖绒荚。一年四季我们不得清闲,人手少了晨读前扫不完。于是我将操场卫生区划分为班级人数的一半块儿地方。比如说班里有30人,我将操场划分为15块儿地方。然后将同学们分为两组,每组扫一个月的操场。每组每人扫一块儿地方。这样既扫干净了室外卫生区,又不耽误上课。责任到人了,干活也不磨蹭了。另外,我们班大事儿小事儿都有人管,执行起来后我省劲儿多啦。

三.实行争星制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为了避免同学们懈怠我在班中实行了班级争星制度。同样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班级争星制度方案:什么情况可以得星,得几颗星。什么情况需要扣星,扣几颗星,都一一列举在班级管理手册上。一学期结束时,根据同学们本学期的得星情况进行颁奖。这样同学们的各项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事说同学们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课下打闹,上自习课交头接耳,不完成作业的现象等等。自从制定了班级争星制度,我们班这些情况是少之又少。

四.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在农村留守儿童依然占比很大。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危及班级管理,危及学校。在近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逐步的尝试并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

(一)高度重视,加强引导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班主任的我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完整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班级家庭的温暖

针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的五大问题,我提出了自信、自律、自理、自护、自强的教育目标,以班队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二)建立档案,摸清情况

每学期初我都要对班内所有学生进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等,变被动为主动,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三)特殊节日,送去关爱

留守儿童大都缺少父母的关爱,为此我根据建立的档案记下每位留守儿童的生日。某位留守儿童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刻发动全班同学为他(她)制作小礼物。在他(她)生日那天给他(她)一个惊喜,并联系该留守儿童的父母也为孩子送上祝福。这种活动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也使他们懂得了关爱他人。有的留守儿童为此流下了激动地泪花。

(四)劝慰亲属,莫再溺爱

根据学期初的档案调查我会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和这些老人交流并要做好一些守旧老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再溺爱孩子。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像父母一样的作用,如果有其他监护人也一样。也要和他们的父母达成共识,让他们的父母定期地给他们打电话,和他们交流。

班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多年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与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我的青春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探析。《中国教育报》,2010

年9月5日

2、李永鑫  骆鹏程  谭亚梅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2008年04期

3、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