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901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模式,研究组行MTM模式,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MTM);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用药依从性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骨质疏松症的高发,多种药物的使用也逐年增加。规律用药是控制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然而药物相关问题增加、患者依从性差会导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入院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已有研究证明药师参与的门诊干预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用药合理度,并提高治疗满意度[2]。药物治疗管理(MTM)是指由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药师和药学专业人员提供药物教育、治疗咨询、给药指导等一系列专业服务的过程,可有效防止用药错误,并培训患者进行自我用药管理,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MTM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3];精神正常,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骨折、肿瘤及其他骨相关疾病;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严重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资料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见表1。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模式,即无临床药师参与的常规治疗。研究组行MTM模式,临床药师根据MTM模式的五大核心要素参与临床治疗,具体如下:①药物治疗评估:在患者入院初期进行药物治疗回顾,对患者用药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②个人用药记录:整合患者使用的所有药物,整理完成患者用药记录。③药物治疗行动计划:采用面对面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信息、非传染性疾病状况、健康相关影响因素、患者临床指标等,完成问卷后,药师在本院HIS信息系统中查询每位患者的用药史,根据病情及期望值帮助患者选择,对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进行药物调整,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④干预或转诊:根据治疗预期及实际情况对治疗药物进行适当调整,病情复杂或特殊患者可予以转诊治疗;⑤文档记录和随访:对每位患者建立独立的文档记录,临床药师分别于出院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面对面随访,随访内容为症状调查和用药教育,针对病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药物调整。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3、6个月时的评价指标。
1.3观察指标
(1)骨密度:腰椎骨密度;(2)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3)用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评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组别 | 性别(男/女) | 年龄(岁) | 病程(年) |
研究组(40) | 17/23 | 59.20±6.88 | 1.77±0.55 |
对照组(40) | 15/25 | 60.35±6.72 | 1.84±0.61 |
t/X2 | 0.208 | 0.978 | 0.576 |
P | 0.648 | 0.331 | 0.566 |
2.2骨密度
干预后,研究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骨密度比较(x±s)
表4 两组腰椎骨密度比较(x±s)
组别 | 腰椎骨密度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40) | 0.50±0.14 | 0.76±0.17 |
对照组(40) | 0.51±0.12 | 0.61±0.21 |
t | 0.616 | 6.523 |
P | 0.539 | <0.001 |
2.3骨代谢指标
干预后,研究组OC、BALP、P1N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x±s)
组别 | OC(ug/ml) | BALP(U/L) | P1NP(ug/L)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40) | 33.16±3.17 | 18.95±2.44 | 173.25±6.28 | 95.43±4.53 | 92.87±6.82 | 50.59±5.18 |
对照组(40) | 34.44±3.35 | 25.62±2.98 | 175.41±6.77 | 117.69±5.63 | 90.61±7.11 | 64.74±5.36 |
t | 0.926 | 16.655 | 0.759 | 12.351 | 0.820 | 14.008 |
P | 0.357 | <0.001 | 0.450 | <0.001 | 0.414 | <0.001 |
2.4用药依从性
干预后,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Morisky评分比较(x±s)
组别 | Morisky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40) | 4.82±2.14 | 7.16±0.72 |
对照组(40) | 4.76±2.20 | 6.39±1.03 |
t | 0.423 | 8.277 |
P | 0.673 | <0.001 |
3讨论
骨质疏松患者需根据综合情况选择基础药物(钙剂、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雌激素类、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及促进骨形成药物(氟化物、甲状腺旁腺激素、雄激素、维生素K等),通常需要以上药物的合理搭配,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1]。然而,长期坚持服用多种药物大大降低了骨质疏松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也不利于病情控制,增加了骨折住院的风险[2]。MTM模式重点关注药物治疗回顾、个人用药记录、用药行动计划、干预和转诊、记录和随访五个核心要素,有利于需长期规律、多种用药患者的病情控制[3]。因此,我们认为MTM模式可能使骨质疏松症患者从中受益,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OC、BALP、P1NP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MTM模式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且效果优于传统模式。干预后,研究组Mori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MTM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以上结果与既往研究较为一致[3]。未来需要加大样本量、延随访时间,并制定MTM模式的规范化标准,以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杨蓝,沈燕雯,王玉琴,等.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0):70-72.
[2]杨琼,郑盼盼,周靓昉,等.骨质疏松临床医生与药师联合门诊的工作模式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22,20(10):68-70.
[3]石军飞,闫超,邵艳清,等.药物治疗管理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05):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