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望奎县幼儿园 152100
摘要:目前幼小衔接阶段的“小学”现象严重,忽视了学龄前儿童原有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规律。因此,如何让儿童快乐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难点。以游戏搭建幼小衔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小学早期的“游戏”过渡期降低了幼儿入学的不适感,使幼小衔接真正无缝。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利用游戏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用游戏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小衔接;双向桥梁
引言: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曾是中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目前,幼小衔接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分开,形成了现阶段最常见的“融合”模式。部分家长非常希望学龄前儿童可以提前学习小学基础知识,希望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且部分幼儿园教师也有意识地将拼音、识字、加减等教学内容安排到幼儿园课堂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幼小衔接与儿童息息相关。过早的教学高难度知识,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恶,这也是小孩子们不喜欢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孩子们该如何才能自然、快乐、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呢?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儿童的趣味教学游戏,帮助儿童引导投入情景,完成任务等。在保证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活动能力、思想意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内化。
一、利用游戏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的重要性
(一)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师生关系
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能更好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帮助教师感受他们的情绪和认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此为参考,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提高课堂内容的同时要给孩子们不同的课堂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实现团队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内化和飞跃,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突出幼儿教育的培训价值。
(二)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引导孩子探索问题,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购物”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别扮演顾客和商家的角色,分配各种形式的游戏任务,提高孩子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孩子应该观察其他同学在舞台上的表现,评价并学习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学课堂上凸显孩子的主导地位,加快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小学的学习模式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进入小学之后,一节课大约持续40分钟,中间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长时间枯燥的学习会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不能专心学习。小学教师主要在教室上课,学生专注于听和看。然而,从一开始,孩子们对课程就没有足够的准备和理解,没有提前温习教材和准备学习用品,或者总是把学习用品留在学校或家里。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儿童自由活动的游戏时间占儿童在校时间的一半,仅占小学的四分之一,其他时间都被繁重的课程占据了。
(二)课程组织形式的变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自主游戏时间增加,儿童在学习倾向和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差异性。然而,小学强调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掌握的集体教学是实施的主要方式,小学学习强调教师、教材和课时的统一。从“我想学”到“你要学”,孩子们的心理差异是很大的。在小学时期,家长们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地坐着专心听讲,这也是从侧面证明了课程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三)学习的变化
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进入小学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小学的活动和任务发生冲突,导致学习方面出现问题。学习问题主要是缺乏知识准备和学习能力低下,儿童缺乏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独立性和人际交往意识,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学习能力。
(四)学习载体的变化
幼儿园的学习载体主要是实物和图像,强调儿童的概念、感知和操作,小学主要以文字和符号为载体。在阅读方面,幼儿园故事和图画书是主要的学习材料。在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中,图片只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对幼儿来说,这一变化是巨大的,许多孩子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接受这种变化[1]。
(三)巧用游戏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
(一)将语言文化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游戏,增强儿童的情感认知,并据此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食品销售”的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随意充当顾客和销售员。顾客应询问每个摊位食品的价格和口味,销售员在回答顾客问题的同时,同时也熟悉了基本的销售流程,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数字计算能力,增强了儿童的语言思维逻辑,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2]。
(二)将礼仪文化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礼仪文化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游戏活动,通过情境、问题等形式的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带孩子们玩情景模拟游戏,比如创造一个在公共场所的情境,让孩子们在不同场合掌握社交礼仪。例如,儿童应遵守操场秩序,禁止插队和攀爬栏杆。博物馆禁止翻越栅栏或触摸藏品[3]。
(三)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教学的目的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儿童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促进儿童自身能力和认知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不仅要注意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保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达到教学和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交通安全”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开展“我是一个全面的小市民/小交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随机扮演小交警/普通,市民,并按照教师发布的“任务”行事。此外,老师还可以准备“闯红灯、直奔人行横道、旋转、掉头、等待行人通过”的骰子。孩子们应该先掷骰子,然后按照上面的说明行事。“小交警”应根据交通手势和交通标志,引导司机和行人正确、安全行驶。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小交警的儿童可以向担任公民的儿童讲解安全知识。通过实际场景,儿童可以直接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游戏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需要,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角色游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想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小衔接搭建桥梁,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使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的指导下提高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彦,欧阳春玲.搭建桥梁,双向建构——幼小衔接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1(11):3.
[2]杨秋红.多元共促,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J].山西教育:幼教,2018(7):2.
[3]张洁琳.运用游戏,搭建沟通桥梁——关于幼儿园语言游戏化教学的探究[J].文学少年,2021(29):0079-0079.
[4]徐聪聪.从幼儿园到小学——构建幼小衔接桥梁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