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对策

沈昱锋

浙江省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邮编:3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于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关键词】精神疾病;冲动行为;护理

精神病属于心理障碍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指的是患者情感、动作行为以及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尤其是存在冲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对他人安全健康具有重大威胁[1-2]。精神科门急诊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大部分都有过冲动行为,强制入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有过冲动行为的患者约占比80%左右。基于此,临床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同时,予以有效的护理配合,以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3-4]。本文特此就精神科门急诊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特此探讨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门急诊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于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研究组中22例男性研究对象,15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5~55岁,平均(31.8±3.7)岁;常规组中23例男性研究对象,14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3~46岁,平均(30.5±3.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以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排除严重传染病、躯体疾病以及药物、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所致的精神病。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主要涉及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休息等,同时鼓励其适当锻炼,以加强身体抵抗力。

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1)环境护理:在室内摆放花卉或绿色植物,配备电视,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控湿度和温度,在走廊的墙上,张贴宣传板,内容涉及手工作品、日常作息等。(2)心理护理:及时予以心理纾解,通过鼓励或积极的语言,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以紧密护患关系,对于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尽量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赢得其信任,提高其配合度,禁止与患者发生正面争执、冲突,不得当面反驳患者。(3)约束护理:及时与患者交流,予以适当约束措施,同时向患者说明约束原因,促使其正确看待,以稳定其情绪,进而取得患者谅解、配合。(4)其他:针对过于躁动和兴奋的患者,医护人员需沉着冷静,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友善引导,了解患者所需,通过合理有效措施,减少激惹因素,以免患者冲动而伤害到他人。

1.3 观察指标[5]

采用NOR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越高,患者冲动暴力、心理应激反应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比较(

小组

n

暴力因子

心理应激

研究组

37

9.3±5.1

18.9±7.2

常规组

37

15.3±6.2

23.4±5.5

t

-

4.546

3.021

P

-

0.000

0.000

3 讨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通过非语言、语言行为,对患者的心境、情绪予以暗示、启发解释,使其摆脱负性情绪,以最佳身心状态来配合治疗,缓解其身心压力,使其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6-7]

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护理后的暴力因子(9.3±5.1)分、心理应激反应评分(18.9±7.2)分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5.3±6.2)分、(23.4±5.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平衡患者心理,减少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是因为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人员详细掌握了患者思想状态、具体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深入分析,明确问题,让护理人员加深认识冲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促使其在日常护理期间,注重自己一言一行,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化、个性化的护理,并让患者倍感尊重,以减少其自卑心理[8-9]。对于环境因素有可能会产生的负性心理,通过绿色植物的摆放、室内保持良好通风等,协助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针对过于躁动或兴奋的患者,予以适当交谈,同时注意护理操作技巧,适当加以约束,以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冲动行为

[10]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参考文献

[1]彭庆华,徐燕芳.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2022,17(14):147-148+151.

[2]陈晓霞,陈瑞锦,康少萍. 循证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4):1-3.

[3]董烁,马良,张晓钢,郭爽. 精神专科医院104例护理不良事件与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4):43-46.

[4]于颖.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控制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170-171.

[5]金全香,张燕红,陈兆红,刘寿娟,祖凤英,季金杰,曹香,刘富英.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7):1033-1039.

[6]赵卫华.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控制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5):942-943-944-945.

[7]余黎波,苏旭江,齐妙玲. 动机性访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意念的影响[J]. 人人健康,2019,(02):36.

[8]孙晶静. 心理护理对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202.

[9]高艳华. 冲动行为干预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 系统医学,2018,3(16):171-172+189.

[10]姜秋平. 心理护理对改善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