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如何培养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

尹素娟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整本书阅读模式的优势日益凸显,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阅读视野更宽阔,阅读素养更成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对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巩固语文学习能力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阅读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阅读效率,才能快速理解各类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整本书阅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巩固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轻松愉快。整本书阅读不是整本书从头读到尾,而是更接近于精读,在乎的是阅读质量,使每一次阅读都会产生新的看法,增强文化底蕴。

(二)促进语文课程整合

当前的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形式编写的,每个单元中有相关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初中生增长语文能力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还存在不足,语文知识文化的融合力度不强,需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整本书阅读的推广,从学生阅读拓展到写作,使初中生逐步树立起语文学习的整体意识。整本书阅读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领悟阅读的奥妙,增强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有自信。

、基于阅读体验活动的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实践

为了配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初中学生推荐了一些名著,有鲁迅的《朝花夕拾》、吴承恩的《西游记》(七年级上册),老舍的《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

这些名著与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教师在推进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内名著导读,重视整本书阅读规划,重视阅读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这些名著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真阅读,那么就可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进而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举一个例子。对于《朝花夕拾》这本书而言,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是面向初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第一个文本。在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主题之后,要打开真阅读的大门,就必须给学生设计一个阅读体验活动。笔者在设计的时候,重点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环节一,整本书阅读引入。在教材使用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有一位伟大的作家,人们形容他的作品像匕首投枪一样,每一句话都可以插进敌人的心脏,也有人说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个人是谁呢?”在学生猜到是鲁迅先生之后,就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环节二,整本书阅读体验引导。这是为学生进行整本书真阅读进行规划的过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探讨鲁迅先生的童年,二是研究鲁迅笔下的人物,三是思考鲁迅的儿童教育观。之所以确定这三个主题,是因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这是鲁迅先生为数不多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字,教师应抓住这些文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形成体验。在《朝花夕拾》这本书当中,很多文字都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不同对象的情感。比如他在形容散布谣言的人的时候,说其是“猫一样的‘正人君子’”。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此类语言进行深度揣摩,不仅可以领略到鲁迅先生的文笔风格,也能够与鲁迅先生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深刻的阅读体验。以上两个阅读环节,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升华。两者的互相衔接,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着丰富的体验,保证了整本书阅读目标的达成。

三、整本书阅读助推初中语文教育的对策

(一)推荐阅读素材,提升阅读兴趣

初中生的阅读存在乱象,有些学生阅读的素材脱离实际,有些学生阅读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样阅读,这就导致初中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要想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向纵深发展,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开始。所选择的书籍要贴近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使初中生在整本书阅读后能够增强读书的信心,提升知识储备,慢慢地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同时,让学生提炼出文章的精华,并把其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输出。所选择的书籍必须是经典作品,这些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指导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

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能够在阅读中分清文章的主次和内涵,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方法,遇到一些深奥的文章或者构思奇特的文章就不能顺利地理解其主旨内容了。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给初中生分享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增强阅读实效,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够轻松应对。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的,而是一种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要能够灵活运用到阅读理解中。整本书阅读大致要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学生不能发现或者不能熟练掌握的内容进行指导,使初中生的语文思维更加深入。阅读前,语文教师要指导阅读采用的方法,对于简单的文章则少花费时间,对于复杂的文章要深度剖析。

(三)组织读后讨论,关注个性体验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一环,通过讨论让学生畅谈心声,大胆发言,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使初中生获得个性化发展。整本书阅读后的讨论与单篇文章阅读后的讨论是不同的,应该更关注整体性,从学生的情感熏陶入手,鼓励学生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这个感受是很重要的,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成效,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整本书阅读后的讨论要探讨学生收获了哪些有益的精神营养,从细节中挖掘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资源,帮助学生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其成熟的人生观。受到网络的冲击,初中生对手机比较痴迷,阅读书籍的时间少,给整本书阅读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开展阅读实践,推行深度阅读

为了提高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整本书阅读推向深处。整本书阅读能够对初中生的碎片化阅读纠偏,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升他们沉浸于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大家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分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传递阅读经典作品,为初中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整本书阅读更加符合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阅读状态,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得到增强,可以让初中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竞赛,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滚动一个阅读题库,参赛的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来确定自己阅读的作品,阅读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最快最好的人即为获胜者。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建构阅读方法,从一点通到点点通,走向通达的阅读境界。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深入推进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与语文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将整本书阅读的模式更好地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真正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思想,掌握新策略,使初中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积累经验,形成能力,发展素养。初中生要多与教师沟通,学习阅读技巧,弥补阅读短板,在阅读中找到自信,锻炼阅读思维,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立项课题(2021年度)《基于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STY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