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云龙实验学校
背景
一段时期以来,小学和初中在两个学段中各耘其田、各自为战,这种相对割裂的教育对于一个完整的连续成长的生命而言是一种漠视,由此带来的波动、震荡甚而是伤害,也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因此,“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学段衔接”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创办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是——瞻前顾后,整体优化小初衔接教育生态链,是教育一贯制、成长一致性、发展一体化的可选之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小学和初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生理心理的变化。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成长加速,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心理学表明,此时的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一个飞跃阶段,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他们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逆反情绪强烈,且容易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的交往在下降,与同伴的交往快速上升。这些,显然与小学阶段有明显差异。
二是课业负担的变化。进入初中,开设的课程门类增加了,容量加大了。初一增加了历史、地里、生物,初二、初三将增加物理、化学。从小学相对集中单纯的语、数、外,一下子增加到六门,甚至八门学科,初中生难免会出现压得喘不过气、顾此失彼。又因为所增加的这些学科,都是将来中考需要考查或考试的科目,故而,毫无疑问的,学生平时的作业量加大了,学习时间变长了。单从学生在校时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就从小学在校六小时变成七小时,作业时间从原来的每天一小时变成一个半小时,其实,我们都知道,实际在校时间和作业时间远不止于此,学生明显感到,一天下来,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了,甚至没有了。自然而然,内心的紧张、压抑的情绪就会增加了。再加之,中学将面临中考压力,以及来自家长施加的期许和愿望。这些,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变化。
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小学阶段,由于课程容量小,儿童的认知水平弱,因而,教师也常常采用小步子、细嚼慢咽式的教学,亦步亦趋,步步为营,甚而是全天候保姆式的看护与主导。到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发展,教学的目标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光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逐步由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向理性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初中阶段的学习,容量在加大,节奏在加快,思维的含量在提高,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我建构,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时常出现明显的分化,往往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可以这样说,小学时,学习是步步为营,初中时,成绩是步步惊心。
除此之外,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学生所处的空间环境的不同,小学、初中两个学校办学文化、办学机制的不同,也还体现在家庭、社会对于人才标准的看法及学校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水平的认同度上。小初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绝非是孤立的,仔细分析研究,这个中因素还是有着相互的联系的,或认知上勾连,或情感上的升级,亦或思维上的进阶、方法上的转换。我们认识小初之间差异,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为了减缓衔接的坡度,让衔接平滑过渡,更好地差异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全学科变革课堂教学样态。
1、锚定认知交汇点延展。本次课堂实践活动,我们共开设了小学、初中六门学科13节课,从内容上看,小学和初中在学科知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如语文学科所选内容都是“送友人”为题的古诗词赏读,聚焦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数学学科围绕“轴对称图形”,聚焦空间观念的形成和运用;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则围绕“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英语学科反映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及思维品质的养成;体育学科则从运动能力发展到实战能力的综合;小学的班会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关注的是小初衔接期间学生心理的调适。年段不一样,素养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同样是送友人的古诗词鉴赏,六年级落脚于通过意象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七年级则定位于透过意象体会诗人形象和风格,初步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的方法。同样研究轴对称图形,六年级目标是通过直观辨认,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七年级则突出四边轴对称的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准确把握学情,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只有将所教学科知识放在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进程中加以解构、梳理、统整,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切不可不顾从前,重复发生昨天的故事,做无效的劳动,也不是妄顾今后,无边界地拓展,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无故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要锚定学生认知的交汇点,精耕细作,适度地前后延伸,才能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成线,连线成面。
2、把准方法迁移点迭代。自去年12月份起,我校作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与华师大教育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学历案教学实践”项目工作坊成员校,从理论学习到种子教师先行,再到目前广大教师尝试用学历案教学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改变、边收获。以素养目标为导向的学历案教学实践核心要义就是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何以学会”。围绕着单元大概念大主题,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教师为之提供的资源、策略的帮助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并及时检测反馈学习效果,达到教、学、评一致,实现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如六年级科学与七年级生物,学习的内容都与生物的细胞有关,六年级侧重于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做好记录;七年级则立足之前习得的观察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部分和整体相统一的概念,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就六七年级体育课来看,六年级突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习得,七年级则突出运用投篮技术,通过篮球传切配合,提高篮球素养,学会篮球基本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小学阶段教师从真实的任务情境出发,师生共同探究,教师适当提供的学习支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会相对具体,对于思维含量、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教师会发挥同伴互助及教师引导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中学而言,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则从基础型 逐步上升到挑战型,突出让学生依据目标任务,通过自主探索、推理验证,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在方法的迁移迭代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进而形成带得走的能力。
3、紧扣思维生长点进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童年期思维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少年期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少年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传统教学中,很多的数理化老师都是先讲定义、定理、公式,之后带着学生解例题,解完例题以后做作业。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演绎法教学,会使学生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芬兰有一位数学家说:“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从真实情境中需解决的问题逆向入手,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再运用策略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策略,紧扣学生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比一比,变一变,换一换,挪一挪,辩一辩,诱发冲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学生的思维进阶铺路搭桥。今天的学生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当年读书时候,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做什么,今天的孩子,个人主体意识觉醒了,他们希望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有和同学、和老师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想和老师辩论一番,对权威提出挑剔质疑。课堂上老师一句“还可以怎么计算”“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看法、想法”,或许就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我们要求每节课结束阶段安排一个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谈收获、说疑惑、论成败,就是难得的思维生长点。过去我们说“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我们说“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善于把握,一定会让学生的思想开出绚丽的花朵。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初衔接教育的探索中,我们除了立足课堂,做好衔接,在学校管理及学生活动的组织中,关注衔接,让小初衔接平滑顺畅。
二、全程化构架学校管理模式
1、一盘棋设计育人目标。我们校训是:“励志、勤学、善思、忧天下”,我们育人标准是:“中正刚健,博采众长”,我们学风是:“乐学、善思、表达、合作”。从小学到初中,云龙学子在一以贯之的育人目标培养熏陶之下,我们相信,云龙学子会成为拥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大写的人。
2、一贯制建立管理机制。一是调整了空间位置,将小学五六年级教室与初中部安排在一起,让小学生提前接触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消除衔接中的不适。二是优化了作息时间。小学初中上放学时间有先后,但上下课时间一致,每节课都设置40分钟,这样也有利于化解升入初中的紧张感。三是统整了考核评价,我校拟定了《云龙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云龙好少年、优秀团干部评选方案》《云龙优秀毕业生评价标准》。四是开展了小初衔接的专项教育,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家长会、邀请优秀初中学生作事迹介绍等,较好地帮助了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以及家长做好了心理准备。五是调剂了教师的课务,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等学科,教师既任教小学也任教中学。一些学有专长的教师通过微讲座、微论坛的形式,让中小学资源共享,互促互进。
3、一体化实施课程方案。除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外,我们还统筹拟定了九年一贯的校本课程计划,编印了《云龙学生成长修炼手册》,其中《龙娃争章行规训练重点》《劳动教育清单》,明确了学生德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目标要求。在“双新”背景,对10%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及内容的设置,正在谋划实施。
三、全方位开发学生体验活动。
1、主题式活动促双向奔赴。我校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文明教育、绿色生态教育等活动。组织七八年级学生走进小学课堂,开晨会、讲故事。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和小学生一起举行励志故事宣讲会。小初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互为融合互为成长。
2、项目化活动促差异发展。我校《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九年一贯制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被列为苏州市十四五重点课题,我们以课题为统领,积极开发项目化研究活动。同样的主题,不同年段完成不一样的项目,如:“我眼中的二十四节气”, “云龙的楼和吴江的文化”。 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定位不同,研究的方式方法及难易度不一样,研究的成果也因人而异,不一样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和发展。
3、个性化活动促自主成长。我们正在实施的校级社团选课、走班,计划实施的校园舞台“我型我秀”,就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载体和空间,让孩子们在校园里看到更好的自己。
对于学段的衔接,除了小初衔接,还有幼小衔接、初高衔接,前不久,我校与港中英乔幼儿园开展了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小朋友参观了校园,体验了小学学习生活,对家长进行了孩子入学准备的辅导讲座,较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很大程度的消减了家长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心理依赖和需求。作为九年制一贯校,在衔接教育方面,一头承接幼儿园,另一头开启高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有巨大的责任,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与上级的要求比,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与帮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变,只要我们致力于每个生命完整而有质量的发展,我们定能为孩子生命成长构筑起平滑顺畅的教育生态链,我们也定能成就未来,成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