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人民医院 645250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概念。
女性盆底主要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神经及盆腔器官(膀胱、尿道、阴道、直肠贯穿)。当盆底的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和功能障碍时,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含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障碍,主要以前二者常见[1]。
二、盆底疾病检查的发展史及盆底超声的优势。
起初盆底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放射,但是因需使用造影剂,同时有辐射,推广受限,核磁共振检查对静息状态下的盆底结构显示清晰,但不能对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实行动态观察,且费用昂贵,可重复性差。
目前,超声检查具有经济、便捷、无创、重复性好及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势,逐步成为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随着盆底外科手术及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盆底超声检查技术已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指南列为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和MRI检查一样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盆底超声在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三、检查部位包括:
膀胱、尿道、(子宫、附件),阴道、直肠(乙状结肠以下),盆底肌肉等。
四、盆底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1、前腔室相关异常:尿失禁,排尿异常,尿道及尿道周围病变(如:尿道钙化灶,尿道憩室,尿道周围囊肿等),阴道前壁占位性病变,与前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2、中腔室相关异常: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等。
3、后腔室相关异常:阴道后壁占位性病变,排便异常,直肠下段、肛管及其周围病变,以及与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4、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损伤。
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盆底植入材料的观察。
6、与慢性盆腔疼痛相关的盆底疾病筛查。
五、检查途径及仪器设置
可采用经会阴、经阴道及经直肠等检查途径,选择腹部凸阵探头、线阵探头或腔内探头等进行检查。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用合适的途径及探头进行检查。当获取的图像不满意时,可选取多种检查途径、多种成像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效能。仪器设置要求具有针对盆底超声检查的专门预设条件。对肛提肌裂孔进行检查,建议容积扫查角度>85度。
六、检查前准备
患者排空大小便后进行检查,常用检查体位为膀胱截石位。
检查前医生需要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理解盆底肌收缩动作及Valsalva动作的要领,以达到检查顺利及诊断准确的目的。
盆底肌收缩动作即肛门收缩上提的动作,以盆腔脏器向头腹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缩小,且持续时间≥3s视为有效的盆底肌收缩动作。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以盆腔脏器向背尾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增大,且持续时间≥6s视为有效Valsalva动作。
七、盆底超声检查特点。
盆底超声检查无特殊禁忌症,但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检查结果,少数病人在检查时作Valsalva动作时配合程度不能达到最佳状态,需与病人反复交流沟通及动作指导,对患者进行该动作训练,以达到检查的标准。仪器建议选用配有三维容积探头(频率4-8MHz),套上探头保护套隔离,病人采取截石位进行检查。按照盆底检查的规范流程与方法(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盆底肌肉收缩状态),分别采集二维、三维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出具诊断报告。整个过程病人容易接受,无任何不适感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八、盆底超声推广的临床意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PFD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仅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就高达18.9%-28%,而且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系列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年龄、生育、盆腔手术、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而妊娠和分娩是首位因素。根据发病原因分析,超声在早期筛查孕产妇前腔室疾病的尤为重要,能够到达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女性健康,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玲,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2019.6.(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