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宁围镇盈丰园艺场,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园林绿化效果,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该文论述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分析了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为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生态与人居环境紧密相连,保护园林生态环境就成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在园林绿化发展过程中,除受地域、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外,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园林绿化景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重要工作。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植物病虫害包含病害和虫害,通常会对农业、林业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植物病害是指园林植物受病菌等生物侵袭或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生长不良、枯萎或死亡等现象。园林植物病害通常分为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以及由高温、寒冻、干旱、土质不良、环境污染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疾病的产生不但依赖病原生物学的作用,同时还与宿主生理状况和外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植物虫害是指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螨虫等害虫对其产生危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枝叶受损等情况。城市园林病虫害具有多样性、灾害性、隐蔽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1)随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不断拓展,为构建多元化的植物类群及全新的绿化生态格局,城市园林绿化积极引进大量外来植物。丰富的植物组成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有利条件,从而造成病虫害种类多样、结构复杂。(2)园林生态系统较脆弱,受病虫害影响较大,若某一地区植物种植品种较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园林植物的生长受限,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给整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带来灾害性后果。(3)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大部分可以通过叶片、叶色等表现出来,有的病虫害症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能会表现在叶子背面、植物根部上,尤其在病虫害初期难以发现,导致园林植物受损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的大自然,是百姓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生活。随着园林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植物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观,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涵养了水土,使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城市园林绿化大规模实施落实了生态文明战略,秉承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同时使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更加复杂。无锡和苏南地区城市园林植物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立枯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天牛、蚜虫、蛴螬、地老虎、刺蛾等。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会阻碍植物生长,使得植物的观赏性下降、生态效益减弱。目前,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虽然使用效果明显,但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会消灭一些有益昆虫、带来环境污染、病虫害抗性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解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从防御体系、养护管理、合理配置、防治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等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与环境等因素,使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合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安全、方便、高效”的目的。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
3.1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不合理
基于生态学理念,城市园林绿化应充分考虑景观植物配置,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及人类,以实现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的最大化。不合理的植物配置结构是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园林绿化建设中,常出现绿化植物种类单一,城市空间结构缺乏绿化植物的多层次搭配等问题,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所占比例不当,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占比通常较少。为追求整齐美感,通常采用单一植物的大规模图案式和大草坪式配置,布局结构缺乏层次,轻树重草,导致生态稳定性下降,易诱发多种病虫害。
3.2植物采购检疫不规范
为了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品质,许多城市开始进行植物大规模引种驯化工作,以此来丰富城市景观风貌。近几年,国外的植物新品种也常见于城市园林绿化中,在绿化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不规范的人工引种会带来病虫害入侵的风险。目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较为严峻,很多园林植物在引种过程中检验检疫不到位是导致新型病虫害入侵的主要原因。园林植物的引种工作虽逐渐常态化,但却未对植物引种检疫工作提高重视,大部分的检疫工作开展往往按照理论模式操作,对虫害的调研时间较短,缺少科学的关注和分析,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时没有及时发现。如若当地环境缺乏与之对抗的天敌,则极易引发区域性虫害,这些新虫害主要有扩散迅速、繁殖能力强等特点,会大量侵袭周围的生态系统。这种情况一旦加剧,会严重伤害整个片区的园林植物,进而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给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
3.3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不强,人才队伍缺乏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被看做是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这就导致了园林生态维护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受相对较低的薪资待遇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人才队伍极其不稳定、年龄结构偏大、行业缺乏年轻人。同时现有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线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病虫害的预防检测、日常管理等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工作管理方法。在防治方法上一味增加相似药品的用药浓度,通过高浓度的化学药物来杀虫处理,导致病虫害出现抗药性,而且在药物浓度过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植物生长造成二次伤害,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3.4养护管理水平低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及专业技术人才。各地园林部门对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缺乏科学的病虫害管理制度,对植物病虫害预估不足,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园林管护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因方法不当造成防治效果不佳。缺乏常态化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模式,防治工作往往采用应急管理措施,仅在病虫害暴发时采取短期快速见效的措施,但病虫害传播迅速,采取措施时已造成大量园林植物受害。园林植物多采用简单的农药喷洒的化学方式来治理病虫害,而未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容易污染空气、土壤和水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还会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长期使用也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损失。
5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5.1预防为主,科学防治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须以预防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人类活动诱导的结果。植物因环境恶化而导致各生态因子间动态失衡,从而引发各类病虫害,在不合理的栽培和养护条件下,进一步诱发成灾。因此,应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出发,合理进行园林植物规划,形成多层次、多品种、互促共存的复合型种植结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须以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基础,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把对植物病虫害的保护性预防放在首位。构建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挖掘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精准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5.2优化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
通过优化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实际园林设计中避免树种单一化,加强园林植物多样化建设,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植物病虫害控制和生态隔离。在实际园林绿化工作中,要提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避免园林植物自身携带的病虫害之间的交叉感染,如避免桧柏类植物与海棠近距离种植,以减少锈病的发生。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搭配苗木与花卉之间的布局,形成适宜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进一步优化不同结构类型的植物群落配置、营造多层次复合绿化模式,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优势,制约病虫害的产生,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5.3推进病虫害信息化管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种类多、信息量大,靠传统方式进行病虫害的统计与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可以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园林植物病虫害管理结合,构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集预测预报、日常监控、智能识别、防治管理、专家咨询、联防联控为一体的病虫害防控机制。根据病虫害不同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和应对,本地季节性病虫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早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应对措施,做到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减少损失。针对病原和发病规律不明确的病虫害,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向专家咨询,共同研讨病虫害防治工作。
5.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人工捕杀或者利用其他辅助性器械对害虫进行诱杀或人工将病虫害植株清理隔离的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既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又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是较为理想的防治手段。人工捕杀是通过人工剪除、挖除、摘除害虫或其虫卵达到防治的目的。适用于人工捕杀的虫害要满足个头大、分布集中、行动缓慢的特点,例如,常见的园林植物蛀干天牛,对其进行施药操作,很难将天牛进行毒杀,但在其幼虫阶段处于植物的韧皮部时进行勾杀效果更好。诱杀法是利用部分昆虫自然的趋向性,将其诱捕,进而统一灭杀。例如,一些害虫具有趋光性,利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导之后,借助灯管的高压电将其灭杀。黑光灯可灭杀大部分食叶类害虫以及蛀干类害虫,如黑卵蜂、赤眼蜂等。在降低园林植物被侵害的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保障城市园林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多样性、灾害性、隐蔽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具体而言,可通过建立病虫害预防体系,加大植物检疫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发生;加强栽培养护的科学管理,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发挥园林植物自身生长优势;优化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构建科学合理、健康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探索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地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协同防治;推进病虫害信息化管理,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使病虫害防治及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佳巍,狄松巍,金鑫.浅析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情报,2022,43(1):10-13,17.
[2]张志梅.发挥生态调控作用,为绿化建设保驾护航——太原市园林植保现状之思考[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2):13-16.
[3]胡冬梅.生态建设背景下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对策[J].南方农业,2022,15(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