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浅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

吴刚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  要:介绍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及骨干工程建设成效。

关键词:都江堰灌区 续建配套 节水改造 骨干工程 建设成效

一、灌区概况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治蜀兴川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设计灌溉面积1134万亩,2021年灌溉面积达到1040.7万亩。灌区承担着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遂宁、资阳、乐山等7市37县(市、区)2856万人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及其他综合用水,其中农业人口为1752.6万人

灌区现有干渠、分干渠共计3632km,其中已衬砌2551km,衬砌率为70.24%。支渠总长度6005km,其中已衬砌支渠总长度3996km,衬砌率为66.54%。干、支渠排水沟总长2089km,干、支渠建筑物共计42755座。

二、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

1999年原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委托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2001年水利部批复了该规划报告。

1.规划建设任务

规划改造渠首内江闸群,修建扩建岁修期供水联接暗渠1.17km丘陵扩灌区新建井研、大英两扩灌补水区和简资干渠灌区续建配套新建干渠,分干渠12条222.71km,大于1m³/s的支、斗渠16条150.9km整治、维修、扩(改)建、衬砌防渗干渠28条1141.51km,分干渠35条903.02km,大于1m³/s的支、斗渠394条3152.22km各类渠系建筑物7286处。

2.规划工程投资

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60.96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42.33亿元,田间工程投资18.63亿元。2012年,经水利部批准,骨干工程控制投资调整为58.13亿元。

3.规划效益目标

都江堰灌区1998年现状灌溉面积954.6万亩,规划设计灌面1134.4万亩,其中新增灌面180万亩。规划通过工程与非工程等综合节水措施,使灌溉水量损失减少,可节约农业用水7.15亿m³全灌区规划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606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32提高到0.558。实现设计年可增产粮食95.32万t,粮食总产量达791.6万t

三、骨干工程建设成效

1.工程投资计划下达与完成情况

19982020年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共下达投资计划581295万元骨干工程共计完成:

1新建渠道简资干渠、石马分干渠等总长228.8km

2整治、扩改建渠道东风渠新南干渠、杨柳分干渠等总长2469.57km

3新建、改造建筑物30199座

4)分期实施都江堰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

2.工程建设成效

1)工程方面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并在多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按期实施完成,已建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实施过程中发生过质量事故,后期运行情况良好。

通过灌区续建彻底整治了重点“卡脖子”病险工程,有效治理了渗漏、滑坡等病险工程,提高了渠道防洪标准,降低了灌区险工、险段工程事故率,节约了抢险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开支,减轻了防汛压力,降低了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显著提升了灌区工程运行安全保证率。

灌区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灌区工程的规划和改造,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以在都江堰全面引入并迅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能力,灌区现代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通过采用新施工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动了灌区工程建设技术进步。如:①2016年贝雷梁在水利渡槽施工中的首次应用于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施工快、人工少、安全性高的等多优点,为今后渡槽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宝贵的经验。②外江灌区西河顺江堰引水枢纽拦河坝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胶凝砂砾石筑坝新技术建设,成为全国首座建成的胶凝砂砾石坝永久工程,工程建成后运行正常,综合效益显著

2)节水方面

工程实施后,截止2021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2提高到0.47;现状年节水量达5.34亿m³其中3.73亿m³用于发展新灌面,1.61亿m³用于工业及生活用水,工程节水效益显著。

3)增产增收方面

工程实施后,都江堰灌区新增灌面86.1万亩,改善灌面282.3万亩,灌区有效灌面从1998年的954.6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1040.7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98年的78.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5.51亿元,增长1567.3%;粮食作物平均亩产由1998年415.7kg/亩,增加到2021年的542kg/亩,亩产增长30.38%;年粮食增产60万t,粮食总产量由1998年的582.0万t,增加到2021年的642.0万t;农民纯收入由1998年的2203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56元,增长692.4%,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4)其他方面

(1)提高了输水效率。灌水周期由30天缩短为20天,不误农时,有效缓解了灌区因灌溉用水引起的水事纠纷。

2增强了抗灾能力。项目建设提高了渠道防洪标准,灌区险工、险段工程事故率降低,防汛压力减轻。同时,增强了水资源调配能力岷江上游来水通过闸群和渠系快速、精准达到旱情发生地,使得原本可能出现的旱情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3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改善了灌区渠系、河道生态环境同时,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输水也使得地下水得到了有效补充,促进了灌区动植物良性生长,并在减少灌区水土流失、固岸护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灌区群众反应良好。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区域,从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灌区群众积极支持工程建设。

综上所述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项节水、增产、增效、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惠民德政工程。

四、问题及建议

1.存在主要问题

1经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虽然基本治理了重点“卡脖子”严重“病险”工程问题,但由于灌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历史欠账多,工程设施仍不完善,灌区乏足够的调蓄骨干水源工程,一些重要骨干工程因年久失修部分填方渠段和沿渠高边坡病害较多,仍存在安全隐患。

2灌区信息化和量测水设施建设仍需继续完善,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实时调度、灌区工程安全预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与灌区功能、承担的任务不相匹配,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

2.建议

1推进计量设施建设

都江堰灌区现状干渠、分干渠和重要支渠已进行了计量设施的改造建设,但支渠口以下用水计量设施不完善。应继续加强计量监测设施建设,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管理水平,提高用水节水监测计量现代化水平并划拨专项资金对量测水设施、设备的后续管理、维护给予保障。

2“十四五”项目实施力度

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协调相关上级主管部门,加大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做好地方配套资金筹措等工作,确保“十四五”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改造灌区工程,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保障供水安全,不断提升输配水效率和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加快都江堰灌区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