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非遗走进文创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振兴乡村非遗走进文创园

顾世萍

(长丰剪纸文旅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剪纸是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其历史起源可追溯到汉朝,盛行于唐宋,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叙述着华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各区域也发展出不同的剪纸特色文化,“长丰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民间文学的载体和活教材,是对美术、技艺类文化的传承,既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又传承了文明;同时,它又附着于农耕文化,吸纳民间文化营养,反映当时人文现实,满足百姓生活情趣,具有良好寓意,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生存的空间。

关键词:振兴乡村文化;非遗传承;剪纸文化

 “长丰剪纸”分布区域甚广,北与淮河流域的剪纸艺术相融,南与皖南、江浙一带的民俗剪纸互通。“长丰剪纸”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民间美术项目,并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反映出合肥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作为长丰剪纸的起源地——朱巷镇,更需要在这样的区域优势、文化传统上进一步发扬长丰剪纸的非遗文化,将剪纸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特色产业、周边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融合和升级,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如何利用朱巷现有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朱巷人民面前的一道课题。

“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当今国策。为了在温饱脱贫之后如何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准。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写生创作基地。

“长丰剪纸”的发源地是朱巷镇,传承人是朱巷人,展馆亦在朱巷镇,“清明上河图”精细的剪纸版本和献礼北京冬奥会“同心”奖牌剪纸将剪纸艺术呈现在大众眼光之下之时,才得名为“长丰剪纸”,奠定了其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更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是重要的对外文化价值体现的载体。

弘扬剪纸文化,打造非遗传承人经典,紧密围绕剪纸文化特色,建立以剪纸文化为中心的非遗展览馆,以起源地朱巷镇为中心,展现“长丰剪纸”的发展历史,逐步显现出朱巷镇的文化、农业农村、旅游、教育等转变历程。将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以历史物件和展示展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当地的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教育与审美非遗艺术结合,遵守教育方针与合肥各个初高中,乡镇中学联手签订课堂学习走进实训“非遗传承”基地,一届接着一届的初高生走进审美非遗传承基地,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队伍。

在朱巷文创中心里创建一个艺术家写生创作中心,主要针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和国家级艺术机构。提供必要的居住、生活、创作相应条件和交通工具。这些有影响的艺术家的到来。不仅能够拉动消费,带来人脉资源,为乡村振兴为旅游助力。

本项目拟定设计展示展览区、培训区、剪纸/锯末区、装裱区、办公区,集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项目,功能完善。展示展览区可用于剪纸文化的展示,结合朱巷镇农业发展的历史,展示耕种历史的发展,粮仓历史的发展等;培训区用于公益培训,培养新一代剪纸传承人,提升再就业、创业等,也可用于学生参观的临时培训,考察等;剪纸/锯末、操作间、装裱区用于日常的产品加工,参观游客体验,学生研学活动体验等;办公区可用于党建文化展示、销售洽谈等综合功能。

    邀请省内的玉雕大师,竹雕大师等非遗传承人驻入朱巷文创园,让学生和游客参观非遗传承整个过程,还能购买纪念品。

作者作为本项目发起人,现担任清华美院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创作院华东分院秘书长,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秘书长,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兿鑫艺术馆馆长,师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传锦女士。其花费四年时间创作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全程25米长,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全国范围内皆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在非遗传承领域和文化领域具有颇高的声望。“长丰剪纸馆”在其大力支持下能够得到开馆,将会是长丰剪纸、合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新的标志。

项目运作方式:

(一)线上线下。剪纸作品线下是前店后坊式的,让学生和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剪纸传承的整个过程,有购买的欲望,线上与朱巷电商园相结合,通过平台对外宣传。

(二)劳动审美。劳动教育和审美非遗传承,与教育系统联手把初高生从课堂走进非遗传承基地,真正把劳动教育和审美非遗相结合。也是写生创作基地的独特条件。劳动教育走进审美实训基地,也是必修课。普通综合性大学也都开设了美术专业,而写生实践课是美术专业大学四年必设课程,

帮扶特殊群体创业就业,开展公益性质培训,将非遗文化剪纸与培训相结合,扩大公益化性质,突出奉献精神。本项目将设置非遗文化剪纸的培训地点,可对学员进行系统系的培训,帮扶当地残、困、贫、老等人群进行再就业,通过产业园的平台进行销售,实现了培训、生产、销售的闭环,不仅体现了剪纸的精神文化意义,还真真正正的实现了弱势群体再就业的目的。

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展现红色主题和农耕文化,体现朱港粮仓历史文化的发展。通过学员参观、学员培训、产品销售等方式,提高产业园的食宿需求,增加旅游线路人流量,努力推动整条产业链的丰富与发展。粮仓改厂,实现“旧变新”,将产业科技化、现代化,实现研发生产一条线,提高当地就业水平,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增长,为实现“剪纸艺术馆”提供有力经济基础。

把持稳住本镇文化园的经济,促进文化、旅游业共同发展,在产业园建设完成之时,剪纸展示厅如能同时打造成功,必将使其产品价值、文化价值、人才价值三位一体的体现出来。为政府提高知名度和人气,给园区持续的持续供给,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艺术创作中心,按接纳100位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学生规模计算。每位艺术家和学生从写生到创作完成,在内须1到2天的时间。期间的个人消费和朋友过来的消费,相当可观。带动了人气,带动了乡村消费。

每一所大学,初高中,四个年级。每一次写生出动200人计算。50所大学师生来朱巷文创园采风写生,全年有万人左右在朱巷镇流动。每次写生按一周计算,全年在朱巷境内滞留的人口和消费都是相当可观的,很好地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项目建成之后,无论是项目自身还是项目的发起人,都会持续地进行人流引进,包括学生研学、项目考察、企业参观、红色文化宣传等,可持续的推动项目活力;在保障游客们食宿、安全的前提下,维持本项目营收的可持续增长。本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少,却可带动线路活力,提升整体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稳定培养就业人才,促进产品销售,展现产品文化价值,为本镇的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为了更好地建设文化大县,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把“长丰剪纸”项目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品牌的打卡点,项目以后将会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遗传人落户朱巷,与国内的各级非遗组织紧密联系,实现全国互动,最大限度的推动市场,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介绍:顾世萍(艺名顾恩如),1981年2月18日出生,女,国家一级美术师,剪纸艺术家,非遗文化传承人,合肥市、长丰县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画家,师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传锦女士。花费四年时间创作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全程25米长,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深受媒体广泛关注(人民网、央视网)。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长丰剪纸代表安徽给24届冬奥会唯一献礼的非遗传承人,在第二十届工艺美术博览会《冬奥会献礼》作品获得金奖,《清明上河图》获得银奖,《傩戏面具》获得铜奖。现为清华美院艺术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