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杨志宏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畜牧总站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动物疾病的防控是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畜牧业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政府领导部门在动物卫生方面要加强投入力度。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政策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动物疾病发生概率的同时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保护机制,加大养殖规模化生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本文主要分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引言

动物疾病导致我国近几年的畜牧业出现严重问题,也影响了畜牧行业发展。在养殖中,动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供应不足和生产条件限制等原因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都会引发疾病。由于畜群体内各免疫器官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调性障碍或缺陷而诱发出一些特殊病原菌引起感染或死亡现象,还有就是有些动物因某些遗传因素或者外界环境导致自身发生变异,从而使其发病概率增大而产生疫病危害。

1、我国畜牧养殖动物现状

畜牧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在提升,动物疾病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来由于畜禽发生疫情等原因导致了许多疫病事件,例如毒生鸡、猪瘟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畜群健康发展状况,还有就是一些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等会给我国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另外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使我国动物疾病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畜牧养殖是动物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基础的阶段。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在畜禽规模化饲养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动物疾病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畜牧养殖中出现卫生质量下降、饲养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担忧。由于畜禽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如果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过度放牧与过量使用动物饲料,畜群失调或疾病控制不当造成疫病扩散传播以及传染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流行性疾病,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畜牧养殖中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1养殖环境因素

养殖环境,也就是畜禽生长的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畜禽舍的硬件和软件等。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如果畜禽养殖环境阴暗潮湿,易滋生寄生虫或病原菌,动物一旦不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中的病原菌,会引起动物疾病。此外,动物长期处在舒适度较低的养殖环境中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动物消瘦,甚至会引发动物体机能紊乱。在此情形下,动物的新陈代谢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会增加动物疾病发生的概率。

2.2检疫不到位

动物饲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是由动物本身引起的,集约化饲养会引起疫病的蔓延,从而引起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动物自身携带的疾病,以及检疫工作不完善,如在动物进入、出栏等环节,没有检查出其所携带的遗传病或传染性病原体,就会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条件。特别是当天气变化时,更易引起疾病。由于动物个体的免疫力低,易被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因素所感染,粪便和分泌物带有传染性的病原,在群体中迅速传播,极易引起大型动物性疾病。

3、动物疾病的控防措施

3.1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在牲畜疫病暴发中,环境因素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其对动物的健康、治疗、生长速度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来说,按照养殖行业的主要饲养对象来进行,对动物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保证牲畜的生活环境干净,定时打扫排泄物,并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洗;其次,在动物生长空间的布局上,要尽量选择光线较好、空气流通的地方,这样才能给动物更好的生存环境;另外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排污设备,并做好排水工作,尽量降低传染病暴发的概率,同时还要对动物的生活区域进行定期杀菌,避免动物的生存环境变成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场所,尽量降低感染的概率。

3.2做好日常检疫与病检工作,有效控制疾病发生

畜牧养殖过程中,日常检疫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点。首先,对原产地进行检疫,即在动物出生后,畜禽离开原产地之前,根据养殖户的报检情况,官方兽医对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进行临床检查,检查合格后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其次,就是屠宰检疫,也就是屠宰后开展的检疫工作,主要是对动物胴体通过感官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检疫。只有经过此项检疫,方可进入市场,否则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动物产地和屠宰的监管,以便为群众提供绿色优质放心的畜产品。在畜禽养殖中,由于病原菌的侵袭或者应激等因素,在动物抵抗力降低时,会引起动物感染疾病。因此,通过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因此,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禽流感、新城疫、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等疫苗的接种。通过疫苗注射,使动物产生抗体,从而有效控制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机制

动物疫情监测是畜牧业生产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和控制病源、防治疾病发生最重要手段。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畜禽数量及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在了解相关数据后,建立健全动物防控体系。通过分析畜群日常活动情况来预测其流行趋势,根据猪场规模大小及其分布地区进行划分区域并制定相应对策等措施,提高养殖户抵御疫情危害能力和预防疾病发生的意识水平。动物疫情的监测,是为了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疫病。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控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疾病。对畜牧养殖场、兽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免疫检查。在饲养场内设置相关检测设备对所有屠宰牲畜及外来畜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做好防控工作的宣传发动,及时将动物疫情监测情况通报给养殖户。

3.4加强养殖环境管理

鉴于养殖环境与养殖动物患病概率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提高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防控水平和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养殖环境的科学管理,为养殖动物营造出更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通常以每天1次小清洁,每周1次系统性的清洁和消毒为宜。夏季高温时期,蚊虫增多、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物质易腐败,此时应增大清洁、消毒的频率和力度,最大程度保证养殖场的干净、整洁。注重养殖场地的通风。每天都应对养殖场地进行定时性通风,确保场地内空气新鲜清洁。在炎热夏季,应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必要时可利用通风机加强空气流通速度,加强通风效果。注重环境温度的控制。夏季可通过设置空调扇、延长通风时间等方式,进行降温、增湿;冬天可通过暖气、电热设备、适当增加垫料厚度等措施,提高环境温度,以此确保养殖动物始终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避免因温度大幅度变化而生病。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果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预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增加动物患病风险,同时对养殖户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仲永生.基层畜牧动物防疫重点工作初探[J].中国畜禽种业,2021(4):86~87.

[2]吴素纺.助推畜牧防疫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方金融,2022(9):110-112.

[3]赵娜.巴彦淖尔市畜牧防疫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奶牛保健,2022,24(4):95,97.

[4]李春平,朱新培,孙开兰,等.畜牧防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乳业,2022(2):22-25.

[5]何世模.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