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病耻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叙事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病耻感的影响

赵雯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211800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研究的50例抑郁症患者为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n=25),观察组(增加叙事护理,n=25)。干预后对两组负面情绪、病耻感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2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2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耻感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此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此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叙事护理,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病耻感。

【关键词】叙事护理;抑郁症;负性情绪;病耻感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以情绪低落、思维滞后、反应缓慢等为主。抑郁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但病情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病耻感,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疗效[1]。因此临床需重视抑郁患者的病耻感,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叙事护理是一种护理模式,其强调引导患者诉说故事,并通过倾听和吸收协助患者外化、改写问题,使患者现实、疾病故事重构,使其积极正视现状[2]。为验证叙事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我院展开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50例抑郁症患者为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n=25),观察组(增加叙事护理,n=25)。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为(52.12±2.11)岁。病程为6个月-6年,平均为(2.72±0.11)年。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为(52.55±2.41)岁。病程为7个月-6年,平均为(2.81±0.15)年。统计学检验得出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性资料数值相当(P>0.05),有可比性。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性审核[2020(01)]。

1.2 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与《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中记录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相符;(2)患者对研究事项、流程知情,且在同意书上签字。

1.2.2 排除标准

(1)脏器功能异常;(2)既往有过精神病史;(3)存在药物依赖;(4)恶性肿瘤;(5)免疫系统疾病;(6)处于妊娠、哺乳阶段的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关于抑郁症的疾病知识,提升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以及依从性。结合患者病情予以患者鼓励、安慰,疏导患者心理状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护理:

(1)小组成立

由精神科护士长(1名)、资深护师(5名)、心理咨询师(1名)组成叙事护理小组,统一对小组成员开展培训,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叙事护理方案。每周2-3次,每次持续40min,直至患者出院。

(2)沟通护理

护理工作开展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依从性,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叙事材料分析加工

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并对积极事件、消极事件进行分类筛选,予以艺术加工,并借助电影、视频、音频等形式指导患者提前观看。

(4)解构

每周对患者进行2-3次的访谈,引导患者勇敢表达自己,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灵活运用心理沟通技巧,利用叙事资料让患者尽情宣泄和表达,并从患者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患者解决问题,并予以患者鼓励,使患者积极面对当下。

(5)改写

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期间对患者叙事内容进行评估、筛选,并借助问题命名、询问、评估、论证外化问题。

(6)家庭支持

护理期间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获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借助家庭支持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评测患者焦虑程度的工具,总分为20-80分,焦虑界定分值为50分,分值、焦虑程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测患者抑郁程度的工具,总分为20-80分,抑郁界定分值为53分,分值、抑郁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病耻感

干预前、后应用抑郁症病耻感量表对患者病耻感进行评价,含个人病耻感、社会歧视因子2大类,共18条目,单条目计分为1-5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病耻感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23.0作统计学处理,将计数数据表示为n和%,组间以X2检验展开对比,将计量数据表示为

±s,数据以t检验展开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2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2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5

67.12±4.10

43.55±3.02*

65.77±4.31

41.49±3.66*

对照组

25

67.20±4.11

53.48±3.31*

65.30±4.11

50.27±3.41*

t

0.069

11.081

0.395

8.776

P

0.945

<0.001

0.695

<0.001

*表示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病耻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病耻感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此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此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病耻感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5

63.81±3.22

42.28±2.51*

对照组

25

63.82±3.39

50.10±2.55*

t

0.011

10.928

P

0.992

<0.001

*表示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患者是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及时开展诊治工作,能够有效纠正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实践证实,抑郁症患者受病情、长期用药影响,加之对病情缺乏认识,在社会、家庭的角色功能减弱,存在自卑、病耻感,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疗效[4]

因此我院围绕消除患者病耻感为目标对观察组开展叙事护理,结果得出,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2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2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耻感评分对比显示近似持平(P>0.05);相应的干预均使得两组此项评分显著降低,对比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干预后两组此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开展叙事护理能够缓解患者负面心理以及病耻感。分析认为,叙事护理是一种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让患者对自身病情、生活重新审视和分析,使患者心理环境得到纠正。在对患者开展叙事护理的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引导患者叙述自身事件,并协助患者梳理和分析,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正性强化,从而使患者积极面对当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5]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叙事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病耻感,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 刘伟,王莹莹,谢守付. 叙事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0):1264-1265.

[2] 陈晓霞,陈瑞锦,陈丽香. 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110-113.

[3] 中华医学精神科学会.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4] 鲁和云,余蓉,龙光丽,等. 叙事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2):350-352,368.

[5] 关春兰,卜杨莹,邢乃姣. 叙事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22,35(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