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性护理对脑梗死输液至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输液至静脉炎患者,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应用目标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目标性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可以针对脑梗死患者输液至静脉炎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问题,促进其康复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目标性护理;脑梗死;静脉炎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脑卒中或中风。它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脑细胞死亡的情况。脑梗死通常分为两类: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需要输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和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输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脑梗死患者更好地康复和恢复健康。目标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的护理方法,强调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治疗目标[1]。这种护理方法着重于根据患者的病情、疾病阶段、特殊需求和健康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护理和支持。脑梗死患者输液至静脉炎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对于此种疾病的有效护理方法。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输液至静脉炎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输液至静脉炎患者,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年龄46-78岁,平均(61.52±3.82)岁。对照组30例,年龄47-79岁,平均(61.46±3.7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应用目标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早期识别与干预:目标是及早识别静脉炎的征兆和症状,如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硬等。一旦出现静脉炎的症状,护理团队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更换输液部位、评估输液速率和药物配制,以避免进一步恶化。
(2)护理团队合作: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护士、医生、药师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团队合作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和意见,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护理。
(3)高风险患者筛查:目标是识别高风险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他们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采取更严格的输液操作和预防措施,减少静脉炎的风险。
(4)有效的静脉通道插入:目标是确保静脉通道的正确插入和稳定固定,避免移位或导致损伤。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输液部位,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5)监测与评估:目标是密切监测患者的输液部位,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静脉炎的早期征兆。对于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需要持续评估其症状和病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处理静脉炎的征兆,避免进一步恶化。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针头,确保静脉通路的正确插入和稳固固定,避免滑脱和损伤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采用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不健康[2]。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应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x±s ,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试验组 | 30 | 52.67±1.58 | 31.27±1.56 | 53.97±1.81 | 33.26±1.27 |
对照组 | 30 | 52.93±1.81 | 39.16±1.27 | 53.48±1.97 | 42.35±1.38 |
t值 | 0.593 | 21.483 | 1.003 | 26.547 | |
p值 | 0.556 | 0.012 | 0.320 | 0.000 |
3 讨论
静脉炎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带来多种危害。静脉炎可能导致输液部位发生炎症和感染,增加患者发生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风险。此外,静脉炎还可能导致静脉内壁损伤和血液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输液至静脉炎可能导致输液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干扰患者的休息和康复,降低生活质量[3]。此外,静脉炎还可能导致输液速率减慢,延误患者的治疗进程。
脑梗死患者输液至静脉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脑梗死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输液至静脉炎的发生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可能对输液治疗感到不安和担心,担心感染扩散或并发症的发展。同时,输液至静脉炎可能导致输液部位的疼痛和不适,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
P<0.05)。究其原因,目标性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对于输液至静脉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度和心理状态,制定特定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参与感,减轻焦虑感。此外,目标性护理注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关怀。护理人员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疑虑,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有效的沟通和关怀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其康复信心。
综上,通过目标性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可以针对脑梗死患者输液至静脉炎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问题,促进其康复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崔显美,刘艳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5):153-154
[2]刘瑞华,邱金凤,陈晓妹,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4):50-51
[3]由正.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