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产教融合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产教融合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欣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50102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金融专业领域,随着金融大数据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发展,智能投顾、区块链、量化投资等金融科技带动了金融业态深刻变化,催生出了金融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这类新型职岗位。金融大数据相关岗位对能够掌握金融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金融大数据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这需要社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去培养和挖掘 。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金融大数据人才  高职院校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金融专业领域,金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进行校企合作,由于金融大数据的操作对象是大量的金融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得只有通过企业实际渠道才会具有真实性、可用性,而学校的虚拟数据会使处理和分析结果失真,丧失分析价值。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能够通过企业实际案例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技能提升后能够直接对接企业,服务企业,从而实现校企双向的良性互动。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理论层面来看,国外校企合作相关理论已较成熟,很多国外学者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内涵。通过美、德、英等国家校企合作理论基础的比较,世界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秘书长 Robert (1995)认为,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校企双方共同教学,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在相互作用下,校企关系更加紧密。不少国外学者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学者 Henry Etzkowitz (1998)认为政府的职能是协调学校与企业,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发挥品牌效益,促进高校教育发展,高校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新三螺旋模式。从培养模式层面来看,美国学者 Jacobs James (2019)认为课程设置应该以产业发展为原则,通过课程置换满足劳动力发展需求,同时满足学生、企业和当地经济的需求。Acemoglu(1998)认为应该把企业培训内容前置到课堂中。Hyslop Alisha (2012)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是基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对技术技能培养有深远的意义。Billett(2008)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是脱离不开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这种关系是相互依赖的。 

当前我国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方面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国内学者对产教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出发,探讨现有模式、分析其社会价值和具体应用。张文(2023)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研究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职业院校可以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基于产教融合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场域。王丽丽(2023)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角度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职业院校发展的本质是人才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深入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沈应仙(2021)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智能财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出了“数智引领、德技并修、校企协同、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王栋(2021)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出了依托地方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结合新兴技术、产业新动态、新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专业教学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金融大数据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1、摸清人才需求,推进课程建设改革

金融大数据岗位需求主要是金融数据分析人才和金融数据处理人才,金融数据处理人才主要负责金融数据的获取、存储、分类、加工等环节。金融数据分析人才主要负责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对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和展示等。从行业需求岗位和人才综合能力来看,金融数据处理人才更适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其对统计学、数据分析等方面知识的要求比金融数据分析人才岗位要求会低一些。本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积极探索紧跟金融行业前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金融大数据》课程为抓手实施课程建设改革,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平台逐步接轨行业人才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立足区域发展,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首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立足本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和岗位需求,在充分专业方向、学生现状和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作的企业,以确保实现专业协同与产教融合。其次,学校应为产教融合提供师资保障,鼓励企业员工与院校教师共同协作,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教师的密切合作切实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培养金融应用型技术人才。 最后,企业应承担产教融合的社会责任,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合作学生提供专业和能力相适应的实习岗位,并进行实践指导,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量化指标考核,优化产教融合评价

首先,根据学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实习实践能力,设立相关指标,建立起能够量化的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实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并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和参与假期企业实践活动纳入到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中去。学校和企业应对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工作进行培训,让指导老师能够熟悉合作企业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内容,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实践现状,从而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控制。 另外,企业可将兼职指导人员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实践等工作纳入企业年终考核范围内,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在进入企业实践之前,学校要对学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尊重企业相关安排,端正实习实践的态度,严谨细致,不断增强岗位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四、总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会受到保障机制、创新模式、培养体系和约束机制等的影响,往往会面临校企合作动力不强、衔接度不高、深度不足、持续性不高及稳定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运行,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努力找到利益的契合点,学校应该在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下关注企业的相关诉求,企业在符合自身战略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学校相关实习实践需求,在此过程中顺利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Acemoglu, D.& Pischke, J.S. Why do firms train? Theory and evidenc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conomics, 1998, 113(01).

[2]舒保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202(9): 5-8 .

[3]张海霞.高职教育中提升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途径[J].当代农机,2022(8) : 23-28.

[4]方益权.关于完善我国产教融合制度建设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 :51-57.

[5]王丽丽.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2021(8) : 209-211.

[6]张文.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乡教育,2023(2) :1-2.

[7]马海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策略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21( 6) : 150-152.

作者简介:时欣 1994.2.16 女 新疆塔城 汉 研究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职教师/助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经济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