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康复期心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康复期心理干预研究

侯梦桃

武警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军事训练伤的治疗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在保障军队战斗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军事训练伤的意义、干预现状以及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干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预防;康复治疗

1.军事训练伤心理干预意义

在部队训练伤的康复治疗中,除了生理上的疼痛外,还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不良的应激反应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认知和情感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对患者的训练伤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消除因受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加快恢复进程。所以,除了生理上的恢复,心理上的恢复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对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视;同时,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加快其恢复时间,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对于提高军人的抗压能力,增强康复作用;这对他们的伤势恢复,以及他们的战斗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2.军事训练伤心理干预现状

到现在为止,关于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并且以影响因素为依据,总结出了很多的干预方法,但是,主要是以认知心理行为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我国,认知心理行为训练也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军队和公安机关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军队对军人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主要有:心理理论知识讲授和群体行为训练。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训练,能够提升军人的心理健康,并对军人的个性、应付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国外,很多学者以心理弹性理论为依据,对重点人群进行认知改变、人际支持、情绪调节和放松等训练,从而持续地提升他们的抗应激能力。因为病人对伤害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将各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以病人的真实需要为依据,展开有效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该在受伤后立即介入,并进行分阶段的帮助。

心理干预过程的核心程序可以概括为:心理教育、自我监督、重建认知、行为激活、社会关系和沟通能力、问题的解决、放松训练等。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心理干预一般是以护理为主,辅以认知行为干预。确定患者的受伤原因,当前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等。对患者进行情感干预,主要是通过交谈等形式,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交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在后续会谈中,根据轻重,逐渐地对患者进行引导,对其认知行为的正确方法进行强化,防止患者因为伤情而过于焦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引导患者积极地去接受治疗。精神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受伤人员家属的关心和慰问,逐步消除了受伤人员的心理应激障碍,摆脱了消极的心态。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放松。在康复过程中,采用听音乐、做简单的运动等方法,引导患者学习如何放松自己,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宣传卫生知识。宣教的方式不一定要严格,可以使用传单、视频、新老伤员救治历程分享会等方式,向伤员详细地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预后,让伤员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治疗信心。有研究显示,在军队受训伤员中,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

已有研究归纳出两种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策略,一种是教育策略(即谈话),另一种是动机性技能。所谓的教育策略,就是在训练开始之前,要对受伤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在与训练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将重点放在损伤的本质、损伤引发的问题、康复计划以及该计划的基本原理等方面。在相互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持续地给出反馈意见,及时地解决训练患者因为康复而产生的情绪问题。在交流时,要传递正面的看法和态度。患者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受伤的情况,所以心理康复专家可以向患者提供与受伤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从而有助于恢复。动机性技能:动机指的是一种能够刺激并保持生物的行为,并将行为引向特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当一个伤员的康复过程中遇到了难以避免的困难以及治疗进度缓慢的时候,在康复中的动机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的热情和耐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的自我对话”三种心理疗法;通过社会支持等途径,使患者的积极性、毅力得以维持,并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3.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干预展望

有研究显示,虚拟现实和情感计算的有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疗法的效能。当前,国内外心理治疗领域都非常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它将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和仿生技术等结合起来,运用到了心理治疗中,展现出了它特有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让来访者处于一个真实、细致的虚拟空间中,利用真实的视觉效果、相匹配的声音、动作等,切身感受到了治疗师的描述,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逐渐挖掘出它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价值。现在,对于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障碍、强迫症等疾病,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虚拟社交交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找出其薄弱环节,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将开发能够采集患者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生理状态信息,并将其与背景信号相匹配,根据匹配程度推测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对患者的情绪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本研究成果将为心理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结语

通过对部队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训练伤害发生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外,及早进行心理介入,可以防止训练伤害的发生。在军事训练受伤人员的心理康复方面,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心理疗法,新型的心理疗法很少使用,而且缺少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监控手段;在训练创伤后,应引进质与量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规范的心理康复机制。通过将智能信息技术与心理疗法有机融合,提高患者在康复中的应用,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成杰,商艳,董宇超,等.某基层部队军事训练伤调查与防治措施的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6):623-629.

[2]杨晓清,杨杰,黄文砚,等.高温天气下某军校新训学员军事训练损伤情况调查[J].军事体育学报,2016,35(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