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标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3

建筑工程标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陈静

360222198912066721

摘要:建筑施工具有强度大、流程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等特征,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较高、管理难度较大。为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安全事故,威胁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为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标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生产制造方面的制度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期间,需要根据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规范设计,结合以往的施工建设经验,对建筑工程相关知识进行集中整合,使施工经验和专业的建筑工程知识实现有机结合,在进行宏观层面的知识体系总结概括基础上,制定系统性强且科学有序的建筑项目生产规定。在此基础上借助政府方面相对正规标准的发布和推广渠道进行宣传普及,能够使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标准化水平更高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归根结底,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现能够使建筑行业领域形成最佳的标准化准则,在建筑施工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参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进行有序生产和安全管理。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

2.1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来说,安全意识薄弱是最明显的问题之一。第一,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薄弱。主要负责人是施工单位生产经营的决策者,需要摆正自身位置,提升责任意识,推动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发展。不过从现阶段施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一些主要负责人存在明显的意识问题。例如在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选择通过降低报价的方式来增加中标概率。在后续的工作中,尽管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工程项目,但是受到造价预算的限制,为了按质、按时、按量完成施工任务,选择降低安全投入,以此来压缩成本。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严重缺失,极易出现安全事故。第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这类人员负责安全风向管理工作的组织,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不过一些施工单位在人才引进及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安全风险管理开展工作,所以管理类人员安全意识较低,对于安全理解不到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大的盲区,甚至存在违章指挥的问题。第三,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安全意识偏低,对于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错误的理解,面对管理人员提出的安全要求不能有效执行。

2.2制度不完善

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已经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且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以此来开展现场管控。不过从现阶段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开展情况来看,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缺失使工作人员失去了依据。分析制度不完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仅凭管理人员的个人想法,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第二,施工单位建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但是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更而进行调整,所以不符合实际的安全要求;第三,施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但是错误地认为制度是应付政府检查的材料,因此没有执行。

2.3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缺位

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缺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管理人员对危险源的监控不到位,没有第一时间纠正施工人员的危险操作,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容易因细节管控不当、贻误最佳处理时机引发安全事故。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缺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部门之间的交流较少,信息反馈不及时,对信息的核实不到位,无法保证工程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动态掌握,制定的安全管理决策可行性不高,执行力不强,极大的制约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程。材料设备随意堆放,人员随意操作,临时设施构筑不规范,滋生了大量安全隐患。

3建筑工程标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传统工作方式是在施工现场设置标语,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评比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大数据背景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分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足,制定相应优化方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可得到不断优化,有效抵御安全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数据库的建设,用于保存和利用信息,同时对工程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寻找其中规律,实施价值创造,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安全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查询工具能够快速获得各方提供的信息,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及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全面透彻的了解,运用施工人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促使安全生产意识被根植于全体施工人员的心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陷入盲目境地,安全管理人员利用新媒体整合资源,丰富宣传信息,作为传统宣传方式的补充,利用碎片时间增加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参与度,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将真正发挥实效。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分配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所有部门及人员能够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形成整体合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以我国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相关规范为准绳,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安全管理制度予以不断完善,细化内容条款,提高其指导价值。具体而言,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下面几项内容。(1)合理划分各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利用培训教育方式增加施工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的认同,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刻不容缓,真正肩负起安全监管责任。鼓励施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加强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及时反映真实所见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风险隐患。特别是对建筑工程的隐蔽环节实施全过程的重点管控,维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应从根本上规避。(2)协调好进度、成本、安全的关系,坚决抵制为了加快进度、节约成本而忽视施工安全的意识形态,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管前移,做到任何微小的细节都不忽略。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先是挖掘最近一段时间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良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优化对策,其他部门引以为戒,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发生。然后布置下一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指出重难点环节,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3)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考核与评价工作,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表现予以客观评价,根据考核指标进行打分,以把握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能力及安全责任感,将考核结果与施工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引起他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视。通过运用奖惩措施,激发施工管理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妥善保管和科学使用材料设备,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3.3危险源辨识、分析以及控制措施

在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方面,首先需要施工单位结合情况,如危险源类型、危险源数量等因素合理建立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小组,其中人员应当包括待辨识区班组组长及组员、工程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其次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期间,需要基于相关标准与规范对各类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影响范围等进行有效明确,同时对辨识与分析内容进行全面记录,确保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此为危险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危险源辨识期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规范操作对危险源进行分析与判断,以此有效避免因辨识行为不规范而对工作人员健康或分析精准性造成影响。在危险源控制方面,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明确危险源控制准则,要求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还应基于各类危险源性质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不良后处理措施。另外,还应对危险源开展定期检查与测量,及时记录每次检查的情况与结果,以此当危险源出现异常现象时能够及时阻止其恶化并第一时间以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切实降低危险源的危害性。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危险源应急管理措施与应急预案,确保所制定的内容有效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并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效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对危险源控制与处理的实践经验,将相关事故出现的概率或出现后的影响降至最低。

3.4专业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在实际施工期间应用专业设备时,必须要求专业人员在通过严格的考核并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与设备操作规范后,持证使用专业设备。同时为其开展定期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有条件的施工单位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专业人员定期开展专业设备意外事故演习,以此切实提高其在操作专业设备期间的灵活性。另外,施工单位应当基于现场定置管理模式对专业设备进行管理,要求其存放与储存的位置必须处于相应位置并确保放置方式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不仅如此,施工单位还应当开展专业设备看护与管理岗位,要求其对所有存放、使用的专业设备进行全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存放位置、存放方式、存放人员、使用人员、用途、归还时间等相关内容,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拍照记录方式,以此切实提高专业设备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3.5深化标志标牌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在各个施工区域中设立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安全警示标语或标志,以此有效避免无关人员误入施工区域而对个人安全或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在安放安全警示标语或标志时,应当基于各个施工区域具体情况、施工场地规模、施工危险性等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安放位置并确保安全警示标语的准确、醒目、突出。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施工区域中存在的池、沟、坑等位置的安全性,应当在上述区域设立能够在夜间起到有效警示作用的标志标牌。

3.6改进监督管理办法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践阶段,可以首先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现有工作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新时代下的建筑发展趋势,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工作以及管理办法进行全面改进。相关单位应该在管理办法优化期间,对具体监督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在充分了解当下的管理办法,转变以往的检查形式,有效提高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审核检查和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效率。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力量,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进度,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进行工作情况的反馈,以信息反馈内容为参考,对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实时调整。

3.7优化应急体系

当事故的发生无法避免时,需要应急管理体系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快速处理事故现场。所以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第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类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由于应急预案对各项应急处置提出了指导,所以要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做好资源调查,包括自然资源、应急物资等。第二,结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快速集结应急队伍;第三,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使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应急处置技能。施工单位要结合现场情况组织现场演练或桌面推演,从而提升演练的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施工企业达成生产目标,获得丰厚效益回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动态化监督和多元化检查方式,获得关于施工现场的完整信息,提高对施工安全的管控效力。此外,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加他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正确认识,踊跃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为维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征,林中湘,闫占胜.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9):249-251.

[2]李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中华建设,2023(08):31-33.

[3]瞿士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现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130-131.

[4]薛河洲.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标准化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3(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