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痿独取阳明”针灸推拿临床运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治痿独取阳明”针灸推拿临床运用探析

杨志

(滇正堂中医馆,江苏南通226004)

【摘要】目的:探讨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治痿独取阳明”在针灸、推拿临床运用的效果。方法:将30例痿病以及顽固性面瘫104例患者各自进入针灸、推拿临床治疗统计分析。其中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进入统计分析。痿病患者,以取阳明经穴为主: 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曲池、髀关、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等。配合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位,针用补法,针灸并用并配合循经推拿,手法以按、揉补法为主。顽固性面瘫患者对照组取局部面瘫患侧穴位以及阳明经穴中的合谷、足三里,太阴经中的三阴交。针用补法,灸翳风穴;推拿手法以按、揉补法为主。观察组取穴针灸、推拿法与对照组相同,但此组增加针刺颈部华佗夹脊穴和梅花针叩刺颈部督脉。结果:痿病治愈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顽固性面瘫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69%。观察组治愈29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素问·痿论》篇:“治痿独取阳明”为痿证针灸临床治疗的原则大法,临床上要作为指导高度重视运用,但也要在具体治疗时要“穷其本”而辨证施治,切不可以偏代全,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而贻误临床治疗,而要“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这样才会取得痿证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治痿独取阳明;针灸推拿;临床探析

痿证初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其认为“五脏使人痿”。将痿证分为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五种。瘘证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现代医学中的脊髄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可划入痿证范畴。《素问·痿论》篇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痿证的病因,或因情志太过,或因外感湿热,或因房劳过度,或因感热劳倦,致使五藏有热,津液耗伤,五藏受累而成。总之,痿证的形成,虽有种种原因,但正气亏虚即本虚标实为其主要原因,尤其是篇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为历代医家辨痿治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根据经典中这一理论在针灸、推拿临床中进行运用探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0月所收治的患者按不同诊断设为2组,1组为:痿病3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年。

2组为:顽固性面瘫患者104例,其中男81例,女2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痿病治疗运用针灸、推拿疗法,根据痿证病变部位, 分清主次, 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根据“治痿证独取阳明”这一原则,以取阳明经穴为主: 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曲池、髀关、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等。针用补法,针灸并用配合循经推拿,手法以按、揉补法为主。痿证日久,病位已深,势必伤及肝肾,使病情缠绵。故在取阳明经穴的基础上,选取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之太溪、复溜、照海或肝俞、肾俞,针用补法,针、灸并用配合循经推拿,手法以按、揉补法为主。每次留针30min,推拿15min每日1次,治疗为每天一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1 顽固性面瘫中的对照组患者仰卧位,取局部面瘫患侧穴位:阳白、四白、颧髎、頬车、地仓、翳风以及阳明经穴中的合谷、足三里,太阴经中的三阴交。针用补法,灸翳风穴配合推拿手法以按、揉补法为主。

2.2.2 顽固性面瘫中的观察组取穴针灸推拿法与对照组相同,但此组增加针刺颈部华佗夹脊穴和梅花针叩刺颈部督脉。

2组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2组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1 疗效标准痿病治愈:肢体活动正常,肌肉丰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肢体痿弱好转,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无效:肢体痿软无改善。

3.1.2 疗效标准顽固性面瘫治愈:患侧额纹显现,两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患眼闭合基本正常,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患侧额纹出现,但较健侧浅,患侧眼睑闭合较健侧迟缓,但无流泪或迎风时偶有流泪,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症状无好转,两侧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3.2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痿病治愈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3.3.2 顽固性面瘫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2    29(55.77)    21(40.38)     2(3.85)              96.15

对照组 52    12(23.08)    31(59.62)     9(17.31)             82.6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痿证的形成,虽有种种原因,但正虚是其主要的原因。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多气多血,是人体营卫气血的渊源,主润宗筋,阳明不足则气血不足,筋脉骨肉失养,宗筋纵缓,四肢痿弱不用,故《素问·痿论》篇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病例中痿病患者病机均为中风患病日久,气血不足,宗筋纵缓,四肢痿弱不用,故在针灸治疗上取穴除局部及循经取穴外重用阳明经穴,同时按照《素问·痿论》篇中:“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取穴原则进行辨证施治,选用病久伤及肝肾的经穴配合治疗,针用补法并加艾条,配合以按、揉补法为主的推拿手法以健脾补肾养肝,调和气血, 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顽固性面瘫虽然在部位上与《素问·痿论》中所强调的“痿”即:四肢痿弱,活动不便。有所差别,但病机相同,皆是正气亏虚、筋脉骨肉失养,故在治疗原则上与“治痿独取阳明”相同。在针灸、推拿治疗上除局部及循经取穴、重用阳明经穴外,同时按照《素问·痿论》篇中“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取穴上增加与阳明经关系密切的督脉治疗;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 既有辅助疏通督脉、补益督脉的作用, 同时还有调理足太阳经脏腑背俞穴的功能[2]。治疗痿证时在此施针,旨在一举两得, 可获事半功倍之效。同时,有医家认为针刺夹脊穴具有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 可治疗相应脏腑病及与之有关的脊神经病变。夹脊穴虽为奇穴, 但它紧邻督脉, 而督脉上巅与肝经交会,故又调肝, 调肝即可治疗萎弱筋缩之证。故临床上治疗顽固性面瘫时加用督脉、华佗夹脊穴效果显著。

同时,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体会:《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中此“独”不能理解只取阳明,篇中只是以“独”字突出阳明在治痿中的重要地位。痿证由于所侵犯的脏腑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故在具体治疗时要“穷其本”而辨证施治,切不可以偏代全,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而贻误临床治疗,而要“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诚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经,而兼治之也。”这样才会食古而不泥古,通过学经典活用经典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马和平.治痿当主取督脉与华佗夹脊[J]新疆中医药,1991,(2):49-50.

作者简介:杨志 1968.11.03 男 云南省大理市 白族 大学本科 副主任中医师 滇正堂中医诊所 研究方向:中医推拿、针灸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