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自然玩转科学—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究空间的开放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悦享自然玩转科学—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究空间的开放性的研究

江林榕

福州市仓山区晟禾华宏幼儿园 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大自然是充满神奇奥妙的课堂,让我们将大自然交给小朋友,共同用心感受大自然探索的喜悦。为了拓展幼儿科学探索的空间,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科学变得好玩起来,让科学赋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自我探究的时间,让幼儿在自由、愉悦、轻松的状态下玩中学,在自由探索中主动去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那如何开放自然空间玩转科学呢?本文就扩大探究空间的开放性进行初步的尝试,收获较好。

【关键词】自然;科学;探究空间;开放性

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是为了营造幼儿观察感知体验的环境氛围。我们从户外场地的规划——室内公共角楼的利用——各班级的自然角和科学区、墙,将每个空间、每个角落有效地利用起来。

室外探究游戏活动就是运用室外自然环境来开展游乐活动,在户外运动中,由于孩子的活动空间都比较大,所以相互之间的阻碍也会很小。使孩子在简单、自然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充分地调动了自己对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遇,并提高了其责任感和创造力。要使在室外有更多的环境材料作为孩子的“玩伴”,更好地推动孩子和环境材料之间的有效交流。更关键的是,运用室外区域,通过运用孩子了解周围世界的特殊方法,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游戏与经验获取更多方面的经验,并把经验内化于心。在设计室外游园地的不同区域中,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多样化的环境设计,以求得接触儿童的所有感性知识,从而达到更多方位的发展。

一、户外场地

1.玩水区

将青竹片劈开成为竹道,又或是用PU管,架设在大草坪上,由高到底,曲折前行,最后不同的竹道汇拼在一起,让小朋友们体会水由高处向下流淌的样子。还可以将二个相同长宽但倾斜度不同的竹道,并排架在一起,让小朋友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把小鸭放到竹道上,即使探索到了不同的高度,水流的快慢也相同,而小鸭移动的快慢也有所不同。

2.不一般的泥沙城堡

每个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装配沙池,确实沙能带给孩子们不一般的体验,创意无穷的沙每一次都能在孩子们的手中千变万化。还可提供泥,玩泥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师可以在沙池附近找一块空地,创设一个小泥池,因泥质地的不同,泥巴比沙有更大的可塑性,可用垒高、捏合、镂空、压平、滚圆等方式塑型,可引导幼儿欣赏泥塑,创作泥塑,尽情与泥发生火花碰撞。

3.农家院

    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开展农家院活动,以此拉近孩子们和大自然、与土地的距离,孩子们在水井边打水,在小溪里抓虾,随手从栅栏边的桑树上摘几枚桑叶喂养蚕宝宝。三三两两推起石磨磨出一股股白白的豆浆品尝,摆出纺车摇一段段线,两两一起绕毛钱,织毛衣,搓起面团儿做一颗颗汤圆。

花屋里,木作坊、石雕坊,对每一样物品,都随心所欲的画、剪、贴、扎、按、摆,专注的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正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自由活动与娱乐的时光,焕发着小朋友们与生俱来的丰富想像力和创意,也展示了每一位小朋友的独有魅力,那可是幼儿园里最养眼的风景线。

4.涂鸦区——七彩工坊

乱涂乱画区将七彩小型工厂分为这样几个区域,有能够任意挥发的操作台区域,亚克力板阵,墙面的瓷砖壁,还有隐藏在森林树木里的塑料管林、小树墩等;也有用透明胶带连接的自制长透明画板,还有大柏油桶,还有可以用竹架撑起的白色画布等。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尽量挑选能够反复擦拭使用过的材料。不一样的涂鸦材料,也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奇思妙想。特别是通过亚克力板阵的使用,还能够布置出八卦的空间格局,在孩子们涂鸦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透明的亚克力板向对面的孩子们展示肖像画,同时也能够同步起笔的涂鸦,增加了不少乐趣。

5.建构乐园

建构区—活动室里的一个角落已经装不下孩子们的无限创想,不能进行更大空间的想象和发挥。如果把活动室里的建构区搬户外的空旷场地上,那又是怎样一副场景呢?

因为取用的便利,人们可以对残缺的废旧小床加以废旧利用,并做成建构材料的储存架,小朋友们可以进行标记,然后再分类将材料放置好。老师还可在架子旁边,提供了几个已装上绳索的滑板车,小朋友们可以当装卸车用。装车卸车,或拉着小车走,对小朋友们而言可是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啊,老师还可提供了扁担、小桶、小篓,既可以一人担积木,也可以二人共同抬,事实上,越低结构的材料越能激发给小朋友们更多的想像空间。

二、公共走廊和墙面

在公共墙面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从幼儿生活入手,选择其感兴趣的探索内容。利用随手可得的生活材料和废旧物品,制作出了一面面好看、好玩的“科学互动墙”。如创设乐高墙操作板,利用砂纸、塑料薄膜、纽扣棋子等制作的“摸摸墙”,让幼儿看、摸、说,用各种感官来感受和交流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把幼儿的玩具变成了科学探索的材料。这些“互动墙”面,涉及不同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操作简便,富于变化,是幼儿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进行摆弄、操作的好地方。

公共走道上可创设灯影箱(孩子用各种材料在灯影箱上拼搭出作品,从中会发现光可以在透明的物质中传播,具有透光的效果。机械区可以投放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实验,还有和机械有关的机械手等等。

三、活动室科学区的创建

科学区是大家最熟悉的区域。科学区里要根据不同幼儿年龄阶段加以设计,而幼儿园的科学区里设计也要以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为主,突出可玩性与情景性,可独立设计,也可和玩具区域操作区益智区域等结合在一起设计。如初中大班级科技区的设置,要突出活动的实用性、原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尽力为小朋友们提供足够适宜的活动空间,并提供大量的科技操作材料,方能充分调动小朋友对自己科技探索的兴趣,从而满足小朋友的兴趣和求知欲。

1.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科研区空间的大小和布局也应该因地制宜,如房间面积大可分主题设计为科研区,如实验区、光影区、电磁区、科技区等,如果面积较小,则可考虑将科研区与自然角结合,没有空间摆放实验的班级,可设计为移动区,比如根据光、电、磁、温、声、运动等各种探究题材,把各对应的探究材料分门别类收集在收纳盒内,做为主题标记,待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再拿出来分组进行应用。

在这我要强调的是因科学区的活动内容涉及的方方面面很丰富,有的实验操作需要水、电、光等条件,所以科学区最好靠近有水源、光源、电源的地方比如卫生间。另外,幼儿探索时需要专注投入,所以科学区最好安排在安静的角落,与相对吵闹的区域隔开。

科学室的区域柜和墙上可以摆放些便于使用的部分工具,还可粘贴试验过程示意图还也可在区域柜上摆个网架,夹自己的试验记录表和试验照片,还有齿轮旋转试验、弯管试验、传声筒试验等可直接安装在墙面上。比如灯泡亮起来,老师投放相关材料,布置三个层次的探索问题,幼儿将三个层次的实验记录表粘贴在网架或墙上,方便大家互相分享了解交流。再比如弯管实验,幼儿运用废旧材料自己拼搭不同的通道,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能否通过或使用怎样的通道通过,验证怎样的通道才是成功的。

2.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对合理地摆放的物品要安全卫生,光滑而无尖角毛刺的形成;操作性好,丰富又多样,可适应所有孩子都喜爱自己摆弄的特性;自然又实用,多采用天然物品和废弃材料。部分实验的物品包括了手电筒,电灯泡、放大镜、磁铁、电池电线等都必须是现成的,而这些物品也必须能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得到。为方便幼儿查找相关资料,可提供与探索主题相关的图书、画册或能上网的电子科技产品比如平板、学习机等。

在投放材料时要按主题由易到难地分层次呈现。因为材料能物化科学目标,所以呈现的每一层次的材料要能体现目标的明确性,又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比如当教师把带有回形针鱼钩的小鱼卡片、磁铁鱼竿放在盘子里而不参杂其他物品时,幼儿无须教师引导就会探索怎样将小鱼钓起来;比如提供两个不同坡度的斜坡板,两辆小汽车和记录表,孩子就能自己探索在不同坡度小汽车滑下的速度快慢,这就是材料物化了探索活动的目标。因此材料投放时要按幼儿年龄发展目标分层次递进,不要一下子全都呈现出来,反而引起干扰让幼儿不知所措。

3.材料投放的类型

观察性读物分类:中小型幼儿园颜色鲜艳、以图画为主、对科普知识以及自然事件等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主要以科普故事为主。小初中班则是色彩鲜明、文少图多,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比能力和观察力的阅读材料,主要以科普故事为主大班则是图文并茂,知识性很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性的阅读材料,科技物理知识点则与科普故事相得益彰。例如:关于小人儿的童话故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有一本特别好玩,因为爸爸想给孩子们制作一个天竺鼠转轮,连割破的手指头都没辙,于是求助于小人儿,结果小人儿的团队及时出马,使用了各种机械做出了一个好棒的天竺鼠转轮,成功的帮爸爸们解决了麻烦。一部特别棒的魔幻童话故事。而且爸爸从这里面教给了小朋友们各种机械的基本原理,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啦。

科学材料划分标准如下:小班所使用的科学玩具材料种类要多、可玩性高、操作也要相对简单;而中大班的科学玩具材料则需要达到同一个操作程序,因此更加富有挑战性。

科学实验类:小班孩子的知识以直观感受为主,孩子的意识强,老师可放置能够让孩子自己做出操作感受的物品,材料特点要突出,操作时老师可以进行示范,让孩子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中大班孩子正是形象思维的形成时期,需要良好的思考与操作能力,我们通过投放的实践型游戏可以蕴含思考与完成的情境,引导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去积极的探索与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实践成果。

科技操作类:小班小朋友小肌肉不能充分开展,老师可以给出零点五成品的操作素材;而大班小朋友动手能力好,老师可以分门别类给出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基础素材、辅助材料以及适宜方法,让小朋友在自己研究与探索中实现自己的科技小制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科技原理。

自然角

自然角—小窗口大视界,它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渠道。班级活动室的自然角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从属班级科学区。科学区和自然角的区别在于,科学区从活动内容上更偏向突出对物理现象及化学现象的探索,从活动类型上强调更多的是实验操作,自然角更突显探索内容是生命科学方面的,活动类型以种植饲养和观察活动为主。

1.顺应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创设。

小班自然角创设更多的是以观赏为主,所投入的野生动植物数量也不能太多,要简单、常见,动物类的小兔、鱼类的护养,而种植类的植物则应选用长势较好的、观察上明显突出的植株,如黄豆的发芽等。

中、大班自然角的野外动植物种类也可以丰富多样些,可观测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野外动植物,如小蝌蚪变青蛙、蚕宝宝变弄蝴蝶等的生长过程、植物茎叶的毛细现像实验等。比如:茎叶的毛细现象,首先分别将两支茎叶放在水杯中,一个杯子装自来水,一个杯子装红色素水,连续对比观察三天两支茎叶的毛细现象,拍照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可以清晰看到红色的那杯,红液体沿着茎叶脉络不断上升。

当然,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动物观察、饲养并没有绝对的界线,有的动植物甚至可以在各年龄阶段的自然角上都出现过,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对于幼仔的培育,一般小学班级还停留在外观特征的认识上,到了高大级则就要根据它的生活习性。

2.大自然中各种物品和内容都可以作为自然角的素材和资源。

(1)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和当下幼儿兴趣点等有针对性地调整、丰富自然角内容。比如春天,可以播种,可以饲养蚕宝宝,观察记录蚕宝宝演变飞蛾的过程;初夏,一起寻找池塘里的小蝌蚪,了解小蝌蚪会变什么,观察它们是怎么变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稻穗、菊花、玉米、南瓜、柿子等,让幼儿到幼儿园或周边公园捡一些落叶放在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获得树叶形状的经验,了解落叶树、常青树的不同,制作树叶书签;冬天,我们可以在不同温差的室内外种植蒜苗,反复实验观察发现植物生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除了种植、养殖类的内容,可以丰富实验类的内容。比如植物实验有种子发芽实验、光合作用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茎的吸水实验等等,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地提供各种工具、记录纸,对幼儿进行引导。实验区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引导孩子观察阳光对植物的影响,选择了大蒜种植在大小相同的盒子里,定期给它们浇水,但是放在三个不同条件的盒子里,一个是正常无遮挡敞开的盒子,一个是有隔板,但在最上面留了个小孔的盒子,还有一个是黑暗无光的盒子,观察对比哪个植物生长最快,植物生长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并做观察记录。植物向阳性的实验,将两株一样的植物分别放在有阳光和没阳光的地方,观察光照对植物生长趋向的影响。当然,在开展这些实验之前,教师要首先积累动、植物生长习性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开展实验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

(3)多样化的自然物品

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收集如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落叶、块根、块茎等,让幼儿丰富对植物的认识。各种不同形状、纹理的贝壳、石子等可以蜿蜒成小路、布置成海底世界,营造自然的氛围。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我们可以在墙面上布置各种自然景观的照片,如骆驼在沙漠行走,海豚跃出海面,梅花鹿在树林里觅食,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等等。还可展示标本,比如常见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标本、花生生长发育的标本,植物根系的标本、各种植物种子、各种树叶、各种石头、各种土壤等,让幼儿不仅看到自己眼中的“小自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科学发现室、科普阅览室

传统科学室有许多东西好看却不便于幼儿进行科学操作和活动。科学发现室应摆放的是科学基本材料或从事科学活动可能会用到的原材料,是适合幼儿探索活动的低结构材料,而不是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或者成品化材料。

科学发现室和科普阅览室按宏观的核心概念来分,可以划分生命科学区,物理科学区、地球与空间科学区。按微观的重点核心经验来分,可以细分为电路区、力学区、植物标本制作区、实验小工场、测量区、沙水区、热能区、光影区。

打破活动室的约束,突破局限,充分挖掘幼儿自然探索的空间,从室内走向室外,将活动室延伸到走廊、阳台、幼儿园公共区域、户外场地,打造开放式的自然科学探索空间,能使幼儿的天性得到释放,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多层次幼儿的需要,带给幼儿更多自主感、成功感、快乐感的探索体验。

    大自然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索科学,在科学中发现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奇特和美的同时,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