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的安全风险综合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救援的安全风险综合防控策略

库雪刚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应急救援中心  河南 濮阳 457001

摘要:火灾的发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在实际灭火救援行动中,由于火灾中存在较多的危险,火势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如果消防人员在行动中不能准确及时地判断现场火情,没有做好紧急避险和安全防范两方面的工作,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所以,为了能够最大化地降低火灾引起的损失,应当加强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安全营救救援管理和防控。

关键词:应急救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1.灭火救援行动中安全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大型油库都出现在大众眼前,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因为材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火灾隐患,这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较大挑战。而且石油、化工等行业在设计方面逐步复杂化,这对其安全性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员逃生、灭火救援等都存在较大的难度。消防人员如果对火灾现场油库结构的信息掌握不全,且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急于进入现场进行扑救,很可能会造成自身伤亡,难以高效完成灭火救援工作。另外,在行动中,消防人员如果无法有效紧急避险,就会使自身安全受到更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灭火救援工作难度进一步提高成效,为了在保障消防人员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完成灭火救援,消防人员必须从紧急避险和安全防范两方面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作战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并严格按照标准做好个人防护,且在开展行动前做好火情分析,掌握充足的信息后再实施扑救工作,最大化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2.应急救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2.1优化救援环境,夯实救援基础

应急救援的安全风险综合防控首先要在灾前做好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识别厘清风险源、风险分析把握风险规律、风险评价预估容忍度,进而开展系统性的风险降级控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好救援场所风险的排查整改和减除;同步夯实基础保障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对应急救援现场和场外的救援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实现现场与场外环境良性互动。

2.2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协同救援

应急救援的安全风险综合防控要联合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和救援对象,通过救援人员急难险重任务的专业能力提升,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和效果;通过救援对象自救互救安全素养的提升,补齐应急救援短板;同步压实主体责任,做好任务衔接,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促进全员协同救援。

2.3强化实战演练,提升救援专业能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呈正相关。一是专业性强的应急救援人员承担的任务相对危险性较高,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其面临的风险情景主要是高危的火灾救援、抢险救援等行动;二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志愿性群众团体救援队伍,参与的救援行动危险性相对适中,其面临的风险情景主要是抢险救援与社会救助等行动;三是志愿性群众团体中的其他社会救援力量,由于其自主性、流动性较强,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救援人员的实战演练。联合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火情研判训练、体能训练和健康监测等实战活动,加强传统与现代演练方式的融合,通过情景模拟和仿真实验开展新型风险情景模拟,提升救援人员自我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二是加强救援人员的人才培养。通过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投入,针对应急救援各专业领域、紧贴实战,加大应急救援相关人才培养和建设力度,实现应急救援队伍培育与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救援人员的规范管理。开展应急救援员职业认定工作,实现应急救援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受训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步制定应急救援人员管理规范。

2.4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全员协同救援

应急救援的责任链条需进一步衔接。一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仍有部分事权界限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责任链条仍需进一步衔接,造成指挥协调难度大。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机制和政策不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尚不适应救援救助需求,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形成应急救援的安全管理合力,完善队伍安全责任制度,强化责任担当和纪律意识;二是优化问责机制,促进从“事后问责”到“前置问责”转变,加强对主体责任履行的常态化督导和检查,提高各方主体的履职履责能力,纵深推进主体责任落实;三是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应急救援力量,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机制和政策,促进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逐步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2.5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应急救援是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的特殊场景,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人员、系统和程序等内部因素或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等外部因素,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以上风险。

第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保障救援行动中的信息安全。框架应考虑应急救援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追溯性等特殊需求。信息保密性是指救援行动中的信息应该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信息完整性是指信息应该是完整和准确的,没有被篡改或破坏。信息可用性是指信息应该能够在需要时得到及时的访问。信息可追溯性是指应该能够追溯所有的信息交换和修改记录,以便后续审计和监控。

第二,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定期对现有信息系统和流程的安全漏洞和弱点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可能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因素和场景,以及评估信息系统和程序的安全性等,识别出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

第三,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有一套详细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来指导工作人员。这些文件应该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发布等方面的规定,明确规定信息的分类和保护级别、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权限和范围、信息存储和传输应采用的技术,建立信息源头的认证、核查、监控和响应机制,以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信息传输的加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规定如何对信息安全清除和销毁以及如何应对信息泄露等问题。

第四,实施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在应急救援中,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够访问受保护的信息。应采用加密技术,通过使用强密码、多因素身份验证、指纹识别和访问权限控制等措施,以保护救援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五,加强网络安全。网络是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的主要途径,应该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系统,及时更新系统的安全补丁,并采取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反病毒软件等多层防御措施。

第六,定期备份和恢复。在应急救援中,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至关重要。为避免因系统故障、硬件损坏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应该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如备份、冗余、灾备等,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结语

总之,灭火救援工作的风险性较高,而且其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救援安全,做好高效灭火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灭火救援措施,做好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雪峰.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战略意涵与实现路径[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11):13-26.

[2]孙庆生.场站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J].全面腐蚀控制,2022,36(11):87-88.

[3]丁谢镔.浅析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的“七个第一时间”[J].城市与减灾,2022(0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