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
摘要: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可是我们身边的孩子课外阅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为使学生能喜欢上阅读,笔者认为要为儿童阅读赋能,让儿童阅读心有所依:点亮兴趣的灯,引发孩子阅读;点亮情感的灯,引领孩子阅读;点亮体验的灯,尊重孩子阅读;点亮理想的灯,让孩子享受阅读。而且,点灯的人要团结协作,点灯的心要非诚勿扰,点灯的路要慢慢前行。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体验;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也就没有风和帆。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可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阅读:还缺一盏灯
1.懒惰行为。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就是惰性在作怪。学生课余的主要时间是用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懒于与书打交道,孩子们常常把原因归结到客观的因素,如课外作业量多没时间,没书可看等原因。
2.敷衍行为。这是学生被动阅读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多学生只按老师的要求,看相应的书目,看书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上有些教师课外阅读有布置,可是并没有通过某种方式抓落实,给学生钻了空子。
3.功利行为。很多学生看书主要是为了向人家炫耀看书的数量、赢得教师的表扬、写好作文,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的想法也是如此,甚至有些语文老师也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阅读的心灯:就这样点亮
如果课外阅读只剩下冷冰冰的任务和没有温度的“强压”,那将是课外阅读的悲哀,自然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担当“赋能”的使命,心灯点亮,儿童将站在精神的高地上,感受着阅读的香甜,并踮起脚尖向往文学的星空。
(一)点亮兴趣之灯——让儿童心有所往,引发阅读
1.“欲取故与”法:为了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地拿出零花钱买书,我决定先引导孩子买书。杂志一般价格便宜,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接受。我首先把自己购买的《意林》拿到班级中,利用早自修时间给孩子们读了杂志中间的几篇文章,下课把书“落’在讲台桌上。第二天也是如此,学生要求我再读下去的时候,我又故事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是请他们自己去购买杂志看。又一天,我进教室的时候,班上果然出现了两本《意林》。
2.“小说联播”法:如何让孩子们尽早对阅读感兴趣?一本杂志上的“长篇小说联播”进入了我的眼帘。有了,为什么不让“长篇小说联播”走进我的语文课堂呢?第一本被我选中的是《夏洛的网》。经过精心的准备,大肆的渲染,我的长篇小说联播终于在一节阅读课上试播了。我告诉孩子们每节课只播5分钟。孩子们却等不及了,自己买来看起来。
(二)点亮情感之灯——让儿童心有所动,引领阅读
1.突出一个“放”字
在我们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中,我采取了“放任自流”的办法,神话传说、小说故事、天文地理,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的“胃口”有点被书籍吊住的时候,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我再适当地给他们推荐一些比较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渡期。如今,那些曾经喜欢路摊上“小书”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在《柳林风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草房子》等书中徜徉。
2.讲究一个“便”字
阅读应该简单些,应该方便些,就如家常便饭,虽不如山珍海味珍贵,但确是简单的,营养的,轻松的,自由的。因此,我们班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布置关于“摘记”的硬要求。我只是提醒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对特别喜欢的名段划一划,做做记号,或者把这一页书折一折,以便下次阅读的时候更方便“重温”。在不同的文本中,在大量的阅读后,有不经意地比较,有不经意地思索,有不经意地重读,那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
(三)点亮体验之灯——让儿童心有所悟,尊重阅读
萨特尔指出:“阅读不是一项机械性的行动,不是像照相底板那样受符号的感应,阅读不仅仅是感知,而是想象、体验、理解、参与的过程,永远是主动的,自由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把学生当作学生,始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给孩子们一份解读的尊重。
1.让学生静静地看
笔者个人喜欢静静地看书,因为只有静下心来,书里的内容才能入心。在周二、周四的静校时间,是班级中的“课外阅读专用时间”,我就要求学生静静地看书。在铃声之前,孩子们可以推荐自己选择的书,可以交流阅读的感想,但是铃声之后就得保持安静,开始默读。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心无杂念,心里只有书;二来没有声音,相互之间不会干扰,阅读效果更佳。
2. 让学生用心地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阐明了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作文教学的前期重点放在了引领学生读书上。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笔者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教师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班级中的“朗读高手”朗读。并且,教师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
(四)点亮理想之灯——让儿童心有所属,享受阅读
1.立足课内,由课内辐射课外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在课内获得。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学习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课外阅读就要立足课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学法,使学生能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阅读实践。
2.经营课外,由课外拓展课内
人教版教材精编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写景、写物、写人罗列其中,集中了中国现代、当代名家名著,又容纳了世界名家的一些作品,集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按照课外阅读序列,让学生像海绵一样,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地吸取真正地享受阅读。
三、点灯的人:且行且思
点亮心灯,应是阅读指导的最高境界。怀揣“点灯”的信念,我们教学的心境也无比美好和崇高。为了儿童阅读不再迷失和寂寞,为了儿童阅读心有所依,让我们不倦地行走——且行且思。
1.点灯的人,团结协作
一个语文教师的身旁,至少应该站着一个班的孩子,那是阅读的“主力团”;至少还应该站着一个班的家长,那是课外阅读的“后援团”。为了把家长拉下水,我结合实际情况,变换了方式,要求家长必须一个月至少陪孩子逛一次书店,并做好简单的记录上交,这也作为学生的一份作业。当然有些家长就做不到,我就时不时地发个短信来个温馨提示,发多了,家长也就不好意思了。
2.点灯的心:非诚勿扰
“得人心者得天下。”点亮心灯,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接和交融,惟有真诚才能达成。表扬因为真诚而植入人心,批评因真诚而润物无声。真诚的阅读指导,将处处闪现着智慧,充盈着灵气,涌动着激情,惟有真诚,阅读才能持久。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当学生对阅读厌倦时,我们都应该用最真诚的心打动他们。
3. 点灯的路,慢慢前行
阅读之路,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慢慢走,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慢慢走,我们才能欣赏到儿童阅读的无限风光。我们不妨把阅读的节奏慢下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没看完书,慢慢交流;发布交流时学生面红耳赤,慢慢引导;精彩片断经常回放,慢慢品味。总之,让我们耐心等待,静听花开。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我们都是点灯人》一书中说到,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儿童文学!让我们一起来为儿童阅读赋能,照亮孩子阅读的天空,指引学生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道路,让他们在母语那广阔美丽的天空下翱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光潜.谈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陈先云.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基本认识(一)[J].语文建设,2021(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