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利伐沙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邵萌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436099

【摘要】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CHD)伴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老年稳定性CHD伴AF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心肌缺血标志物水平、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论:对老年稳定性CHD伴AF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其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其心肌缺血标志物水平。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心房颤动;利伐沙班;老年人

稳定性冠心病(CHD)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或在某一相同情况下引起心绞痛发作,且此类患者出现心房颤动(AF)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多由于CHD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导致心脏顺应性降低,引起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发AF[1]。此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因此选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临床治疗此类患者以采取抗血小板、抗凝为主,但治疗后效果不佳[2]。利伐沙班为新型抗凝药物,其药代动力学较为稳定,临床应用效果显著[3]。为进一步证实利伐沙班对老年稳定性CHD伴AF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老年稳定性CHD伴AF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6.20±1.34)岁,观察组平均年龄(56.63±1.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别

性别

基础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对照组

20

17

12

15

10

观察组

18

19

14

17

6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给予华法林(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03600),每日1次,每次2.5mg,治疗2-3d后通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测量并调整其剂量,INR值达到2.0-3.0后,每次以0.5mg进行加减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德国BayerPharmaAG,J20180075)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以心脏彩超检查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标志物,抽取患者静脉血5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情况,包括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为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PWD、A水平低于治疗前,E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PWD、A水平低于对照组,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左能比较[n=37,(±s)]

组别

时间

LVPWD/mm

E/cm·s-1

A/cm·s-1

对照组

治疗前

12.84±1.39

50.97±2.14

69.78±1.71

治疗后

11.02±0.87a

61.24±1.38a

63.59±2.08a

研究组

治疗前

12.52±1.36

50.29±2.36

69.56±1.65

治疗后

10.20±0.78ab

64.29±2.01ab

61.28±2.04ab

注:a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b为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以下同。

2.2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标志物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肌缺血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缺血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CK-MB、LDH、IM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标志物比较[n=37,(±s)]

组别

时间

CD-MB/µg·L-1

LDH/U·L-1

IMA/mU·L-1

对照组

治疗前

1.85±0.29

87.59±10.26

51.20±2.14

治疗后

1.32±0.27a

42.36±4.06a

27.65±1.37a

研究组

治疗前

1.80±0.32

89.26±10.20

50.23±2.41

治疗后

1.06±0.25ab

36.25±3.54ab

23.69±1.24ab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F情况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情况比较[n=37,(±s)]

组别

时间

发作持续时间/min·次-1

发作频率/次·d-1

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mm1

对照组

治疗前

10.03±1.14

4.23±0.32

2.71±0.36

治疗后

5.69±0.71a

2.36±0.31a

1.72±0.29a

研究组

治疗前

10.28±1.20

4.20±0.29

2.65±0.34

治疗后

3.26±0.57ab

1.83±0.25ab

1.06±0.23ab

3讨论

对于稳定性CHD伴AF患者,需积极有效地进行抗凝治疗,降低血小板相关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华法林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进而发挥抗凝效果,该药口服后起效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但对于已存在的凝血因子无直接对抗作用,极易增加患者出血风险,降低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PWD、A水平低于对照组,E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F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利伐沙班为全新的抗凝药物,在凝血因子Xa上直接发挥作用,且剂量呈依赖性,同时可对活性进行有效抑制。

CK–MB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当心肌细胞在感染、炎症、缺血等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损伤,引起CK–MB释放至外周血,使其水平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LDH、IMA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利伐沙班中的Xa因子减少凝血酶产生,并通过蛋白酶活化受体信号传导作用,可直接影响血小板活化,进而干预血小板止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且该药无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不受年龄、性别、体质量、轻度肝肾功能损害而调整剂量,且用药过程中不受饮食限制。

综上所述,对老年稳定性CHD伴AF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AF发作频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陈永刚,王红卫,许莹.利伐沙班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27(5):759-761.

[2]刘蕾,尤优,杨颖.利伐沙班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5):792-793.

[3]段靳岚,穆宁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代沙班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