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黔东南自治州556000
【摘要】目的:探究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入64例肝胆结石患者,时间为2022.02-2023.02。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组32例。参照组:肝切除取石术。试验组: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肝切除术。评定各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肝切除术的应用,利于缩短肝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肝切除术;纤维胆道镜;肝胆结石
肝胆结石是多见胆道疾病的一种,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的主要方式即为手术。但是就常规手术而言,创伤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加之术后留置引流管等操作,致使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出血的风险增加[1]。同时,传统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结石残留情况严重。为提高肝胆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还应选择更为有效的操作形式。其中纤维胆道镜、肝切除术等属于治疗肝胆结石的新方案,且仅有大量研究证实治疗效果优异[2]。尤其是将二者联合应用,基于纤维胆道镜对病人的结石位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可掌握肝内部、结石的全面信息。同时,此种手术形式能够选择性切除部分肝脏,在清除结石方面更为彻底。本研究评析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结石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02-2023.02,选入64例肝胆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每组32例。参照组:男、女各为22例、10例。年龄33~66(52.04±3.56)岁。试验组:男、女各为23例、9例。年龄32~67(51.93±3.84)岁。两组资料差异性小,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指征者。(2)知情此研究者。
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者。(2)合并肝胆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肝切除取石术进行干预。行开腹操作,对患者的腹腔情况进行探查。预先对肝十二指肠韧带进行游离处理。然后将肝门阻断。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将结石所在的肝叶切除。取石完成后,以0.9%氯化钠溶液对腹腔进行冲洗。术后常规放置T管。
试验组:以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方案进行治疗。预先进行开腹操作,对患者的胆囊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将胆囊切除。再切开胆管,将存在于内部的结石取出。以胆管切口为通道,将纤维胆道镜探头置入其中。根据内镜的视野,对深部的结石就探查。然后以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尽可能应用胆道镜对狭窄肝管进行扩张,然后采取石操作方案。同时,结合患者的结石所在位置,开展部分肝切除操作。冲洗腹腔后,放置T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记录其手术、住院时间等。(2)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发生反流性胆管炎、肝功能损伤、胆瘘、感染患者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7.0软件分析数据。行X2检验、t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
表1显示,临床相关指标方面,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参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穿刺疼痛度、满意度、心理状况(±S)
组别 | 例数(n) | 术中出血量(ml) | 手术时间(d) | 住院时间(d) |
试验组 | 32 | 387.73±32.32 | 3.54±0.77 | 20.17±2.09 |
参照组 | 32 | 390.01±32.41 | 3.50±0.68 | 26.71±3.44 |
t | 0.2818 | 0.2203 | 9.1912 | |
P | 0.7790 | 0.8264 | 0.0000 |
2.2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比参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优异存在,P<0.05。(见表2)
表2: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n) | 肝功能损伤 | 胆瘘 | 反流性胆管炎 | 感染 | 总发生率 | 临床有效率 |
试验组 | 32 | 0(0.00%) | 1(3.12%) | 0(0.00%) | 1(3.12%) | 2(6.25%) | 30(93.75%) |
参照组 | 32 | 1(3.12%) | 2(6.25%) | 1(3.12%) | 4(12.50%) | 8(25.00%) | 23(71.85%) |
X2 | 4.2667 | 5.3791 | |||||
P | 0.0388 | 0.0203 |
3讨论
肝胆结石属于临床多见疾病的一种,就内部结石而言,多在肝管汇合位置出现。此类型结石的残石率、复发率等均相对较高。分析造成肝胆结石的原因,可见较为复杂,涉及饮食、环境、习惯等。此外,肝左叶的结石发生率比肝右叶更高。此类型结石多与肝内胆管狭窄、肉芽肿性胆管炎等疾病同时出现,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易造成肝胆管癌的发生。就肝胆结石而言,受到肝胆管位置较深等影响,其变异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肝内胆管病理性改变、肝实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关调查显示,在胆结石疾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7%,且术后残石率能够达到30%
[3-4]。为确保患者的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应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案。
以往临床治疗肝胆结石多应用肝切除术。此种操作形式有效清除肝胆结石、切除病变肝组织。针对左肝外叶、右肝的肝胆结石情况,应用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显著。但是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额数,狭窄位置多在一级胆管。在此情况下,虽然应用左肝外叶切除术可达到顺利取石的目的,但是在患者术后,受到胆管狭窄、肝脏切除不完全等因素的影响,残石、结石复发的风险较高。对于大部分肝胆结石而言,经由彩超、CT、B超等影像学技术可将其检出。然而对于复杂的胆管结石,若单纯以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则难以完全把握结石病理变化情况。临床研究显示,在肝胆结石治疗期间,通过应用纤维胆道镜的形式,临床能够掌握胆管内有无残余结石的情况[5]。同时,该技术还可为临床提供肝内外胆管结石大小、分布部位等信息。而在充分把握胆管狭窄部位有无残余结石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形式,有助于简化手术的操作步骤,提高结石的去除效率,从而降低残石率、复发率。另外,联合手术方案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比参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临床相关指标方面,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参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总而言之,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肝切除术的应用,利于提高肝胆结石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翼彪,王智鹏,白磊.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近期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02):287-290.
[2]李建锋,赵正国,黑涛等.纤维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1):2536-2542.
[3]张春礼,秦至臻,胡鹏涛等.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应用于有腹腔镜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6):14-16.
[4]赵胤铭.完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0):88-90.
[5]常建军.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6):10-11.
[6]刘智毅.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5):790-793.